肖洛霍夫是俄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 由于出色地描写顿河哥萨克的生活与命运, 广泛地反映了20世纪的俄国社会生活, 而且在艺术上独树一帜, 成为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俄罗斯作家。1965年, 肖洛霍夫获诺贝尔文学奖, 成为继1933年蒲宁、1958年帕斯捷尔纳克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具有世界性影响的第三位俄国作家。
一、积极为人道主义和人类进步的理想而奋斗的作家
肖洛霍夫(1905—1984), 1905年5月11日生于顿河沿岸维约申斯克镇克鲁日林村。生父是哥萨克, 在自传中肖洛霍夫曾指出“我是哥萨克的儿子”, 并且一再强调母亲与哥萨克的关系:“母亲半是哥萨克女子、半是农妇”, “母亲和我有土地, 因为她是哥萨克的寡妇”。尽管未来的作家是由并非哥萨克人的继父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肖洛霍夫抚养成人, 但这种哥萨克血统和从小在顿河草原哥萨克人中长大的经历, 使得肖洛霍夫熟悉哥萨克, 热爱哥萨克, 并且在一生中主要描写哥萨克, 创作了反映哥萨克生活的史诗, 成为顿河人道主义文学大师。
肖洛霍夫的继父是从北方的梁赞省迁来的外来户, 终生没有固定职业, 先后做过牲口贩子、商店店员, 耕种过从哥萨克手中买来的土地, 也当过蒸汽磨坊经理。母亲是农奴的女儿, 从12岁起就离家去帮人做事, 到出嫁一直在一个老地主寡妇家当女仆。因此, 家庭生活比较贫困。幸好, 继父是位平民知识分子, 爱好文艺, 喜欢藏书, 家中藏有大量文艺期刊和俄国及欧美许多经典作家的文学作品, 培养了小肖洛霍夫对文学的浓厚兴趣。母亲常常讲述的美妙动人的故事, 也给儿子以最初的文学熏陶。顿河两岸美丽的自然景色、哥萨克人古老而独特的风俗和民间创作, 不仅培育了未来作家的诗心, 而且为其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