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尔仁尼琴是20世纪俄罗斯文学的奇才, 也是俄国继蒲宁(1933)、帕斯捷尔纳克(1958)、肖洛霍夫(1965)后第四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1970), 他炽热的人道主义情怀、独特的写作风格, 在世界文学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艰难而幸福的一生
索尔仁尼琴(台湾地区译为“索忍尼辛”, 1918—2008), 1918年12月11日生于俄罗斯北高加索的基斯洛沃茨克市。父亲伊萨基·谢苗诺维奇·索尔仁尼琴曾在沙俄军队中供职, 在儿子出生前不久死于一次狩猎事故[1]; 母亲塔伊西娅·谢尔巴克是中学教师。由于他是个遗腹子, 一直跟随母亲长大, 全靠母亲微薄的薪水维持, 生活颇为艰难。1924年, 他随寡母迁居到顿河上的罗斯托夫市, 并在这里最好的学校马里维奇学校读完中学。
母亲虔信宗教, 对童年和少年时期的索尔仁尼琴有很大的影响。舅母伊琳娜进一步加强了这种影响, 美国学者约瑟夫·皮尔斯甚至认为:“舅母虔诚的精神给他造成了恒久的影响。”正是在舅母的影响下, 小索尔仁尼琴开始热爱文学经典:“伊琳娜还是一个狂热的艺术爱好者, 她逐渐使她的这个外甥开始对文学怀有一种初始的、永久的爱。她有一个巨大的藏书室, 并且鼓励索尔仁尼琴用这个藏书室来满足他日益增长的、贪婪的阅读渴望。他似乎也完全不需要鼓励。在他和舅母同住的日子中, 他熟识了普希金、果戈理、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屠格涅夫和大部分俄罗斯名著。十岁时, 他初次阅读《战争与和平》, 随后, 在接下来的几个暑假中, 他又多次重读它。正是在这段成长时期中, 他开始将托尔斯泰看成一个典型的俄罗斯作家、一个值得崇敬的俗世中的偶像、一个应当效仿的榜样。”而且, “舅母伊琳娜的藏书室并不局限于俄罗斯文学。莎士比亚、席勒, 尤其是狄更斯, 都对他产生了影响。他最喜欢的一个作家是杰克·伦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