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俄罗斯文学讲座:经典作家与作品

后记

字体:16+-

我的大学老师——诗人彭燕郊教授曾经说过:“书有书的命运。”证之于这本《俄罗斯文学讲座》的命运, 信然。

2004年, 我博士毕业后, 时间较为宽裕, 又正值年富力强,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当时主抓教学的副院长赵利民教授知道我的俄罗斯文学研究颇为出色, 鼓励我为全校学生开设俄罗斯文学方面的课程。我考虑到学生的兴趣问题, 报了《20世纪俄罗斯文学》。由于这门课在当年秋天开出后受到学生的欢迎, 所以, 赵利民教授建议我2005年春天再开设一门校选课《19世纪俄罗斯文学》。这样, 从19世纪到20世纪的俄罗斯文学, 学生们就都有了较为全面、系统、深入的了解。后来, 由于课程太多, 再加上20世纪俄罗斯文学还有许多新的东西没时间补充(一是自己备课的时间不够; 二是教学时间不够, 每门课只有36课时), 所以, 从2008年开始我申请停开《20世纪俄罗斯文学》, 而专讲《19世纪俄罗斯文学》, 并一直开到现在。将近十年来, 《19世纪俄罗斯文学》深得学生喜爱, 从校选课发展为校优秀课, 再发展为校精品课, 最终发展为现在的校通识课。这是我多年以来全力以赴致力于教学的成果。

我一直认为, 大学的教育, 关键是教书育人, 即培养有独立解决问题的人才和有思想、有品德的人。然而, 当今社会, 由于应试教育和就业压力等原因, 学生们最缺乏的, 恰恰是:第一, 独立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 能相对轻松地面对困境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质, 也就是荷尔德林所说的“诗意地栖居大地”的素质。而俄罗斯文学在这两方面都能提供很好的教育, 因此, 俄罗斯文学的教学, 也就在这两方面都负有一定的使命。以人为本, 培养有独立能力和良好人文素质、审美能力的学生, 是一个合格的教师义不容辞的任务, 也是一切教学的真正目标, 因之也是教学的关键。为了很好地实现这一目标, 除了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多样性以及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 采用多媒体教学之外, 我还在以下两个方面大加努力。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