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儿歌经过几千年的流传,形成了一些特殊形式。这些形式时至今日仍然受到广大儿童的欢迎和喜爱,并常常被作家作为创作时的借鉴。
一、摇篮歌
摇篮歌又叫摇篮曲、催眠曲,是哄婴幼儿入睡时所吟唱的儿歌。它是人出生后最早接触的文学艺术样式。
摇篮曲通常表现为母亲对孩子的爱抚、安慰,对孩子前途命运的祝福、希望,或是表现为母亲无处述说的忧思和慨叹,既有民间摇篮曲,也有作家创作的摇篮曲。
有的摇篮曲没有完整或明确的意思,如这首四川儿歌:
啊哦——
啊哦——
乖乖哟——
觉觉喽——
狗不咬哟——
猫不叫哟——
乖乖睡觉喽——
只是柔和的声音连缀起几个词语或短句,可是这浅白的几行文字却渲染出了一个温馨宁静的夜晚,其中融着母亲的亲昵和爱护。
民间流传的摇篮曲大都比较简单。作家创作的摇篮曲场景描绘往往更细致些,如俄罗斯莱蒙托夫的《摇篮曲》:
睡吧,
我可爱的小宝宝,
睡吧,
睡吧,
月儿静悄悄,
把你摇篮儿照。
我给你讲故事,
我给你唱歌谣。
你闭上小眼快睡觉,
睡吧,
睡吧!
二、数数歌
数数歌把抽象的数字和一些有趣的事物结合起来,帮助幼儿识数、记数,如下面这首《五指歌》:
一二三四五,
上山打老虎,
老虎没打到,
碰到小松鼠,
松鼠有几个,
让我数一数,
数来又数去,
一二三四五。
这是一首四川儿歌,因其朗朗上口,亲切自然,流传全国各地,成为流传最广的数数歌之一。大人带着孩子扳着手指数数,引出老虎和小松鼠两个情节,反复扳着手指数来数去,既不显得枯燥,又可以帮助孩子记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