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耳根清净:好音乐与好唱片

勃拉姆斯的萧瑟柔情

字体:16+-

十几年前曾经写过一篇勃拉姆斯唱片收藏,内容面面俱到,越写越长,大有爱屋及乌之嫌。一直以为写唱片的版本需要不断开阔的眼界,见多识广是应备的素质,同时还要与时俱进,不断修正自己的观点。本文在勃拉姆斯交响曲的版本推荐上会与前文有些许重复,但对于笔者来说,新发现的版本固然可喜,旧的原本熟悉的版本听出新感觉,才是一定要与诸位乐迷分享的乐趣所在。其实这十几年来最大的感触是对勃拉姆斯其人有了更细微的认识,对他形于外的气质和藏乎内的隐秘情感有了更多元、更辩证的理解。

四首交响曲全集版以“演录俱佳”标准衡定,阿巴多和柏林爱乐乐团仍为首选,特别是在慢板乐章所表现出来的温暖柔情在柏林爱乐与DG的录音风格方面都属“异数”,是只有意大利人阿巴多才可能催生的化学反应。更何况补白曲目尚有《学院节庆序曲》、《悲剧序曲》、《海顿主题变奏曲》、《女低音狂想曲》、《命运三女神之歌》、《命运之歌》和《纳尼》等管弦乐及合唱作品。第二个选择是伯姆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在DG的录音。记得我有一年在德国与朋友驱车夜行,他的汽车音响里放着勃拉姆斯的第四交响曲。我立刻被迷住,于是采取排除法一一排除不可能的指挥家,最后斗胆问道:“是伯姆吗?”朋友的回答令我欢喜无限,正是他在20世纪70年代末的录音。伯姆的第一交响曲始终美感大于**,速度虽然适中,但给人的感觉却是不慌不忙,一板一眼,每个细节、每个乐句都有清晰的展露。第二交响曲仍然是中性的表达,秋天的意境只在细细品味时才能有所察觉。第三交响曲的第二乐章是我所听过最细致入微的,节拍的控制正合我意。第四交响曲不如克莱本的紧凑,但其酣畅大气、一唱三叹的推进,正是最大的手笔。我深爱伯姆的勃拉姆斯!浑然天成,毫无做作,其格局之宏大无人企及。约胡姆与柏林爱乐乐团在1951—1956年为DG录过全集,我也极喜欢,但从录音效果和完美程度计,我更常听的是约胡姆与伦敦爱乐乐团的EMI版。很难忘2010年在普林斯顿大学一位教授的家里,他说他最喜欢勃拉姆斯“第四”,我在他“汗牛充栋”的唱片堆里找出约胡姆EMI版的LP,他居然没有印象,众人缄默地听完之后,此张唱片竟成为他的大爱。桑德林与德累斯顿国家歌剧院乐团的版本录于1971—1972年间,我也是一听难忘,乐团的音色是我最爱的那种,饱满而富层次,通透而阴郁,黑暗背景上的光辉似“亚光”般凝重肃穆。这是一个被普遍忽略的伟大演绎,我很庆幸无意中淘到了日本版,品质极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