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勒闯入之前的维也纳音乐圈子,亚历山大·冯·策姆林斯基是核心人物。即便在今天的维也纳金色大厅,策姆林斯基也是一个重要符号,至少与勃拉姆斯、勋伯格、埃内姆齐名,地上有纪念碑存焉。对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维也纳艺术感兴趣的人一定知道策姆林斯基的名字,因为他不仅是克里姆特等分离派与青春风格画家的朋友,也是后来成为马勒妻子的阿尔玛·申德勒以及马勒最忠实追随者勋伯格的作曲老师,就在阿尔玛拒绝了策姆林斯基的求婚而嫁给马勒的那一年,策姆林斯基的妹妹玛蒂尔德也嫁给了勋伯格。策姆林斯基一定是个性情温婉随和的人,所以他的音乐风格居然受马勒和勋伯格的影响巨大,比如弦乐四重奏除了不采用“无调性”,处处洋溢着勋伯格的趣味;而最著名作品《抒情交响曲》(同样选用东方诗人泰戈尔的七首抒情诗)更是向马勒《大地之歌》的致敬之作。
即便策姆林斯基有如此资深傲人的履历,他的作品仍少有演奏和录音,以至于截至20世纪末,《企鹅唱片指南》甚至没有关于他的管弦乐作品的评鉴。2010年版的《留声机古典音乐指南》厚厚一大本子也不过推荐了他的三套唱片,其中两套是《抒情交响曲》。
我的第一个《抒情交响曲》的版本是西诺波利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由女高音沃伊格特和低男中音特菲尔演唱,听起来就像马勒的音乐,只是**稍逊。后来我连续找到夏伊、艾申巴赫和菲洛的版本,指挥和乐队都很精彩,差别只在歌手,聆听的兴奋和感动与《大地之歌》无异。不过夏伊版所在的DECCA“小双张”还有意外惊喜,《交响歌曲》虽然在可听性上还不能和马勒相比,毕竟已达到比较接近的意境。歌剧《佛罗伦萨的悲剧》系梅耶菲尔德改编自王尔德的戏剧,后浪漫主义加上唯美主义,就是让你产生既心驰神往又美不胜收的印象。三首《诗篇》也并不像想象中那样枯燥晦涩,复杂的乐队配器尤其叫人意想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