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国现当代文学:从波德莱尔到杜拉斯

一、新小说形成的社会条件

字体:16+-

1939年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全球性的灾难,它所持续的时间之久,涉及范围之广在世界历史上是罕见的。就欧洲而言,很少有国家能够幸免于难。绝大部分的参战国都由于这场战争的巨大消耗而削弱了实力。像法国这样过去拥有众多殖民地的大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世界性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涨,越南、阿尔及利亚等原法属殖民地都相继获得独立地位,使法兰西之前的辉煌一去不复返。战后的法国政治形势一直动**不安,从1947年开始,持续了七年的越南战争使法国在政治和经济上陷入了捉襟见肘的困境,而席卷非洲的民族解放和民族独立运动又对法国帝国主义政策和海外势力给予重重一击。此时,法国的经济也在美国资本咄咄逼人的攻势下呈现日益萎缩之态。昔日大帝国的辉煌和现实的黯淡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给一部分法国人心理上投下阴影,如噩梦般缠绕心头,挥之不去。社会的剧变引起了人们对自身存在意义、对现代文明的质疑,使不少法国人感到悲哀和绝望,这种情绪在当时的文学作品中得到反映。

另一方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50至6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的核技术、电子科学、生物科学、信息产业的发展呈现日新月异之势,这场新工业革命像旋风一样席卷法国社会的角角落落,经济的高速发展给社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法国奇迹”遍及各行各业。科学与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知识领域的空前扩张,深刻地影响乃至规范了人类的心理倾向与行为模式,科技的发展不仅使一切事物失去了其神圣性与神秘性,而且改变了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人的文化意识。“冷战”的威胁、工业发展的负面效应,如贫富不均、失业人口增长、环境的破坏等,这些现代化过程中所付出的社会文化代价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思考、忧虑和恐惧。刚刚从战争阴影下走出的法国文学家又将这种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忧虑和怀疑表现在他们的作品中,表现科学技术以及它所支持的现代思想与人性对立主题的文学作品在当时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