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世界大战将世界与人生的荒诞展露无遗,现代派小说也因此应运而生。在新小说之前,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以及存在主义文学已使人们深刻地意识到了世界的变化,但无论是以大喊大叫表达愤怒的达达主义的诗歌,还是以哲学思想为基础的表现人类荒诞处境的存在主义小说,所采用的形式基本上是传统的。到了荒诞文学的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阶段,即新小说阶段,文学再也无须大喊大叫地反抗世界,也不用向人们揭示异化,只要把世界的本来面目呈现给观众和读者就足够了。与前两个阶段相比不同的是,新小说以全新的形式和创作手法来表现荒诞主题,使现代派小说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统一的完美的境界。
“新小说”作家在创作中反对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力图革新小说艺术,但在创作中又各有各的特点,毫不雷同。在法国,“新小说”一般不被看成一个流派。萨洛特曾说:“我们这些人毫无共同之处,因为我的创作涉及内心世界,而他们的则是侧重于外部描写。我们的作品很不相同,对作品的内容我们也有很深的歧见……新小说派对于我来说,只是一种文学观,而与作品的内容毫不相干。”[2]许多新小说作家的创作特征不能一言蔽之,即使是同一作家,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小说中,往往也会采用不同的写法。但是,新小说的基本特征还是可以总结概括的。
首先,新小说的作家认为,法兰西辉煌的人道主义历史已经过去。格里耶在《自然·人道主义·悲剧》一文中,反对以人道主义“容纳一切”。他指出,人道主义把人作为世界的中心,一切从人出发,使客观事物从属于人,混淆了人与物的界限。他认为,世界是独立于人之外的物质构成,既不是有意义的,也不是荒诞的,仅仅只是存在。这种人道主义思想的幻灭,正是新小说形成的思想根源。布托尔提出“小说是一种探索”,是“叙述的实验室”。格里耶也认为,“新小说不是一种理论,而是一种探索。”这些作家觉得,以巴尔扎克创作为代表的传统小说的规则,与当今世界和时代的要求已经不相适应了,19世纪以来蓬勃发展的那种文学模式已走到了末路,于是他们以创新的名义,提出完全摒弃传统小说写作手法的新小说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