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普鲁斯特的生平
权威的普鲁斯特研究专家,法国当代评论家让-伊夫·塔迪埃将普鲁斯特赞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作家”。如果我们仔细衡量普鲁斯特作品在小说、文学批评领域的价值,这种赞誉并不过分。昆德拉在《小说的艺术》中表达了对这位先驱深深的敬意:“随着普鲁斯特离开,一种宏大的美缓缓离我们而去,越离越远,而且是一去不返了。”[1]
普鲁斯特去世后,“《追忆似水年华》[2]继续它那缓慢而沉重的推进,走向一致的国际性的认可”[3],凭借与众不同的艺术性征服了各国的读者。随着50年代《让·桑德伊》《驳圣伯夫》的出版,1986年《失踪的阿尔贝迪娜》另一个版本的问世,普鲁斯特带给研究者、读者的惊喜不断,人们对他作品的理解与诠释也越来越深刻。今天,无论从哪个角度而言,小说的发展史还是文学批评的演变,人们都无法忽视他的存在。
在《驳圣伯夫》一书中,普鲁斯特抨击了圣伯夫关于文学作品的主张,认为从人的传记、家庭史和个人特点去领会作品的批评方法是一种错误的文学观和批评观,因为这样的方法忽略了作品本身,无法深入到作品之中去分析其艺术性。普鲁斯特认为作家具有两个自我,一个是生活中的“我”,一个是创作中的“我”,“作家的自我只能在作品中体现”。当我们真正要展示一个“小马塞尔”如何成为一个“伟大的普鲁斯特”时,他的生平应当是作为创作者的生平,反映了作家的创作经历。实际上,我们谈论他的生活,就已经在谈论他的作品。
1871年7月10日,普鲁斯特出生于巴黎近郊的小镇奥德伊,那里景色迷人,风光无限,花园环绕着住宅,布罗尼公园更为这个小镇增添了几分田园风光。如果说奥德伊是普鲁斯特童年生活中的一个真实存在的花园,那么伊利耶市就显示了他的想象力。从6岁起,他每年随父母去伊利耶市度复活节假。《让·桑德伊》中,伊利耶市以真实的名字出现,记忆中的奥德伊和伊利耶则在《追忆》中融合在一起,成为贡布雷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