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翻译文学导论

附录二

字体:16+-

翻译文学史的理论与方法[1]

中国的翻译文学既是中外文学关系的媒介,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特殊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备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不能缺少翻译文学史;完整的比较文学的研究,也不能缺少翻译文学的研究。

在20世纪我国的翻译文学史中,日本文学的翻译同俄国文学、英美文学、法国文学的翻译一样,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一百年来,我国共翻译出版日本文学译本两千多种。日本翻译文学对我国的近代文学、五四新文学、30年代文学以及80到90年代的文学,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但长期以来,我国没有出现一部日本文学翻译史的著作,在这方面的研究也处于空白状态。在20世纪即将结束的时候,我们有责任研究、整理百年来我国的日本文学译介的历史。这对于总结和借鉴中日文化交流史及翻译文学的历史经验,对于丰富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内容,对于拓展文学史的研究领域,对于我国比较文学研究的深化,对于促进东方文学、日本文学及中国现代文学的学科发展,对于指导广大读者阅读和欣赏翻译文本,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研究并撰写了《二十世纪中国的日本翻译文学史》。

我觉得,研究并撰写翻译文学史,首先必须明确的是“翻译文学”及“翻译文学史”的学科定位问题。翻译文学及翻译文学史的研究应该是比较文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比较文学的学科范围,应该由纵、横两部分构成。横的方面,是比较文学的基本理论研究,不同文学体系之间、文学和其他学科之间的贯通研究等;纵的方面,则是比较文学视角的文学史研究,其中包括“影响——接受”史的研究、文学关系史的研究、翻译文学史的研究等。翻译文学史本身就是一种文学交流史、文学关系史,因而也就是一种比较文学史。比较文学的一些分支学科,如渊源学、媒介学、形象学、思潮流派比较研究等,都应该、也只能放在比较文学史,特别是翻译文学史的知识领域中。这样看来,翻译文学及翻译文学史的研究就成了比较文学学科中一项最基础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