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研究模式与“译文学”研究的立场方法[5]
一、“翻译学”、“译介学”、“译文学”三种研究模式的异同
当代中国的翻译研究,由研究者的不同的立场、方法,形成了“翻译学”、“译介学”、“译文学”三种不同的研究模式,也不妨看成是翻译研究的三派。
第一种研究模式是“翻译学”,是以跨语言的转换为中心的综合性翻译研究,包括翻译实践研究、翻译理论研究、翻译史研究,翻译原理研究等。但这一派在国内外历史悠久,积累较为丰厚,有传统的翻译学,也有对传统的翻译学加以批判继承的当代翻译学。传统的翻译学基本上是以原文、原作者为中心、以语言学特别是语言规范为依托,以翻译如何忠实于原作为基本问题。而当代翻译学则逐渐走向以译者为中心,强调翻译家的主体性,并从“语言翻译”的立场走向“文化翻译”的立场,重视翻译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和价值。
第二种研究模式是“译介学”,是谢天振先生在《译介学》一书及相关文章中提出并论证的一个概念。他指出:“译介学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翻译研究……最初是从比较文学中媒介学的角度出发,目前则越来越多地从比较文化的角度出发,对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和翻译文学进行的研究。”[6]可见,“译介学”虽然基本上脱胎于当代西方翻译学,但也形成了自己的研究话语和理论建构。它超越了语言学立场,从“比较文化”的立场出发,侧重翻译在跨文化交流中的独特功能和作用,特别重视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强调“创造性叛逆”的重要价值,研究翻译中文化意象的失落与歪曲、文化理解的偏误以及文化交融的功能。
第三种研究模式是“译文学”。照字面,对“译文学”可以有三个层面的理解:一是“翻译文学”的缩略,相对于一般翻译学的宽泛的翻译研究,而限定为“翻译文学”的研究;二是相对于“译介学”而言,表明它由“译介学”媒介的立场而转向了“译文”,即翻译文本,亦即由“译介学”对媒介性的研究,转置于“译文”本身的研究;三是“译文之学”的意思,指研究“译文”的学问。“译文学”虽然一词三义,但顾名思义,无论怎样加以理解,它的含义都是清晰的,无外乎以上三个侧面。三个侧面的含义构成了“译文学”这个概念的完整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