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翻译活动是全部翻译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翻译和文学翻译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既然同属翻译,就具有翻译的一般特征。它们的根本目的都是把原文内容和信息忠实地传达出来。但是非文学翻译——包括科技著作的翻译、人文学术著作的翻译、新闻通讯的翻译等——的信息基本属于知识性、逻辑性信息,其特点是它具有精确性和确定性。而文学翻译除了知识性信息之外,更重要的还有形象信息及审美信息,其特点是情感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非文学翻译把知识性信息忠实地传达出来,就基本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文学翻译只传达知识性信息还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要传达文学形象和审美信息。非文学翻译重在对原文知识信息的准确无误的传达,错译和不准确的翻译,是科技和人文科学著作、政治和时事文献等翻译的大忌。历史上曾有因为翻译出了差错,导致国际关系发生重大改变的事例。翻译家王汶先生曾提到,某钢厂根据一份翻译的资料炼钢,因为翻译有错误,结果一炉钢全部报废;还有某石油化工基地根据翻译的资料来安装新设备,而翻译的资料中漏掉了一段有关吊车的吊钩的话,结果出了事故。[1]可见,准确和真实,是科技、政治等非文学翻译唯一重要的要求,它的最高标准是百分之百的准确性,一旦出了差错,可能就会带来严重的、恶劣的后果。从这一点上看,非文学翻译的科学性、准确性要求要比文学翻译高得多,忠实是其唯一重要的法则,而文学翻译虽然也有忠实、准确的要求,但由于文学作品表达上的暧昧性、模糊性、不确定性的特点,忠实和准确常常没有完全确定的标准,由于翻译家对原文的不同理解,常常出现不同的译文。而且文学作品本来就是虚构性的东西,即使有的文学作品译文存在明显的错译、漏译,不为读者所知,也不妨长期被阅读欣赏,更谈不上严重的后果。反过来说,一部文学作品即使译得字正句对,十分忠实、十分精确,那也未必是好的译作。文字上的这种精确,未必带来风格神韵的毕肖。有理论家提出,对文学翻译而言,“精确,非精彩之谓”(罗新璋语),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