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方以智心性论研究

后记

字体:16+-

本著是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的申报要求及评审专家的意见修订而成。

如果大学毕业之后,我就安心地教书育人,可能我这一生也不会与明末清初思想家方以智结缘。任教高中八年之后,在2002年终于征得湖北省宜城市教委新任主任余大水的同意,我如愿地考上了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最初,我只是跟着仰慕已久的老师们上课读书,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可以说,从我始及方以智的《东西均》,至今痴迷其学,都是我的导师吴根友教授“逼”出来的。硕士期间,吴师高估了我的能力,他让我学习体会“学者骤读之,多不解”的《东西均》的哲学思想。为了攻克“寓之已露泄矣”这种连藉寓出意都难得一见的字词难关,吴师常常和我一起研读,就连每次放学的路上,也不忘解惑、点拨。尽管在恩师的悉心指导下,我已有了一些心得,但由于功底太差,所以我只是很吃力地完成了硕士论文,其质量当然有负众师所望。读博伊始,我畏难退缩,曾提出放弃继续研究方以智思想的想法。在这种情况下,吴师帮助我解除各种心理障碍,“逼”我早下决心。现在想起来,还有点后怕,如果不是及早着实地收集与研读方以智的主要哲学著作,论文的质量可能会大打折扣。六年间,我不懂就问,老师有感就发,在这种融洽的教与学的氛围中,我不知不觉地渐入佳境。

吴师训练学生做学问,刚开始并不给如此这般做的缘由。有兩件事我深有感触:一是执意让我研究方以智,一是让我写研究综述。刚开始,我感觉方著过于艰涩难懂,想换个简单的,没想到吴师却因此更坚定了让我研习方著的想法,且六年不改初衷。博士论文答辩之后,他对我说:“我让你研究方以智,一是要磨砺你意志、提升你的基本功,畏难如何为学?二是方以智是位大家,其学术地位与目前学术界的重视程度很不相称,他的很多思想资源亟待发掘;三是因为你比其他学生年龄大、经历多,更易体会方著的意蕴。”除了研读原著之外,吴师十分重视对前贤研究成果的搜集与整理。关于方以智思想的研究综述,吴师要求我于硕博期间各写了一篇,且多次提交皆因不合格退回重写。开始我并不以为然,后来当我持“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自信写作论文时,方才醒悟老师的用意。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