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钢琴欣赏十八讲

三、肖斯塔科维奇

字体:16+-

法国作曲家达律斯·米约于1926年前往列宁格勒作音乐会旅行,在回忆和肖斯塔科维奇见面的情景时,他说:“一个年轻人,隐藏在两片大眼睛后的是梦幻般的眼睛,他向我们走来,要为我演奏一支乐曲。虽然这支乐曲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还有些拘泥,但是也堪称天才之作。特别是当我们得知,肖斯塔科维奇仅仅是个18岁的作曲家,并且还是音乐学院的学生,这件事更显得非同小可。”

很多人认识肖斯塔科维奇是从他的交响乐开始,那些带着严肃历史气息的作品大多牵涉政治事件,这让很多听者感到肖斯塔科维奇的疏远,似乎很少有人能够从音乐中走入他的内心世界。但是不要因此放弃聆听这位伟大的苏联作曲家,因为他使用了一个音乐时代中最具特点的语言。在身边的音乐家纷纷离开苏联前往美国和欧洲时,肖斯塔科维奇仍留在祖国,他遭受过质疑、批判,也经历过肯定和盛赞,与普罗科菲耶夫等作曲家比起来,他的音乐更带有明显的苏联时代精神特质。

谈到肖斯塔科维奇的钢琴作品,就一定要谈到《24首前奏曲与赋格》。这套作品是肖斯塔科维奇仿效巴赫的《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而写的。

作曲家在创作这部作品的时候,正处于一个相当复杂的历史时期,苏联的文艺风气出现了转变,当局正在朝肖斯塔科维奇、普罗科菲耶夫等处于文艺最前线的作曲家开火,他们的作品刚刚受到追捧,随后就受到批判。肖斯塔科维奇创作的《第八交响曲》被称为“根本不配被称作音乐作品;即便它可以被称作‘作品’,那也和音乐艺术毫不相干。”甚至有人在媒体上公开发表《混乱而非音乐》来贬低这部交响作品。

那段时间,肖斯塔科维奇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冷遇甚至打击,他无法创作,也无法与朋友交流,整个家庭都弥漫着沉闷、紧张的气氛,很多家庭成员都担心肖斯塔科维奇的健康,但他还是凭借惊人的意志力向人们证明了他作为一名伟大作曲家的过人之处。“他确实意志坚定,这个把公正和慈爱放在最高地方的人遭受如此不公和非人的待遇,天晓得对他的打击有多大。幸运的是,他终于从这一打击中挺了过来,很快又重新振作。”伊丽莎白·威尔逊在《对肖斯塔科维奇一生的回忆》中这样记叙当时的情形。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