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钢琴欣赏十八讲

三、《意大利协奏曲》

字体:16+-

《意大利协奏曲》恐怕是我们现在能听到的唯一没有乐队协奏的“钢琴协奏曲”了。在很多钢琴家的音乐会上,这首作品都作为独奏作品出现,似乎人们已经习惯只有钢琴的旋律,而难以想象乐队应该出现在什么地方。

人们对协奏曲的认识一半来自于古典主义之后的器乐表现形式,莫扎特、海顿、贝多芬等作曲家的钢琴协奏曲包含了“协奏曲”一词的最初含义——Concerto一词来源于拉丁文,原指“竞争、协同”,这个词间接说明了独奏乐器与乐队之间的关系,它们之间既有相互配合,也有竞逐与对抗的深层含义。17世纪之前,协奏曲多用于声乐作品,而从17世纪上半叶开始,协奏曲这一形式开始用于器乐作品,并逐渐发展成为17~18世纪最重要的器乐体裁之一。

巴洛克时期,各种器乐体裁蓬勃发展,协奏曲成为综合多种乐器特点的音乐体裁,受到作曲家的广泛欢迎。从科莱里、托雷利到维瓦尔第,很多作曲家都尝试写作协奏曲,作为他们同时期的作曲家,巴赫代表了当时键盘音乐创作的最高水平,所以键盘协奏曲在巴赫的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意大利协奏曲》是巴赫创作的键盘协奏曲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这部作品其实与同时代作曲家的其他器乐协奏曲是有一定区别的,他只为键盘乐器写作,并不包含乐队。其实,《意大利协奏曲》是为双层键盘的大键琴而作,作曲家将其命名为“协奏曲”,是为了强调双层键盘大键琴的特点,即可以通过丰富的音色、广阔的音域在键盘上表现乐队的效果。

《意大利协奏曲》1735年完成于莱比锡,是一首三乐章形式的协奏曲,作品将他在科滕时代所受到的意大利文化的影响充分展现出来,巴赫对意大利的所知所见,意大利音乐语言的独特魅力在这部作品中得到了理性的释放,这也是他研究意大利音乐得出的结果。巴赫最初将这部作品的标题定为“依意大利趣味的协奏曲”,后来被简称为“意大利协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