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适应国家宏观改革的要求
2016年10月,财政部发布了《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会计体系,深入推进会计工作法治化、信息化、现代化”的总体发展目标,要积极推动会计工作转型升级,进一步发挥会计工作在战略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营运管理、投融资管理、绩效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的职能作用,促进单位提高理财水平和预算绩效;要积极探索推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工作,推动基层单位会计信息系统与业务系统的有机融合,推动会计工作从传统核算型向现代管理型转变。“十二五”时期,财政部全面启动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先后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和《管理会计基本指引》,推动建立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指引体系和专家咨询机制。随着国家财政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制度、预算绩效管理等现代财政制度的实施,财政预算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大发展的时代已经到来。
(二)是提高高校治理能力的需要
高校是培育人才的摇篮,其自我管理以及内部监督的能力关系到办学效率。当前科研机构仍然存在重经费支出审批与核算,轻财务规划与管理的现象,普遍缺乏科学的理财意识、成本意识和风险意识,财务管理与资产管理融合度不够,紧密度不强。管理职能仍停留在以会计核算为主的层面,财务管理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离管理科学化、精细化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虽然在早些年就已经开始了会计电算化,但大部分还停留在以账务处理和报表编制为主的层面,财务信息化建设停滞在会计核算信息化阶段,管理会计职能发挥不充分。随着国家科技创新资金的不断投入,单位承担科研项目的不断增加,科研经费成级数增长,会计信息的服务对象和范围在不断扩展延伸。面对不同的会计信息服务对象,财务管理人员一方面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及时准确地提供相关信息;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分析财务数据,为单位事业发展规划、管理决策等提供科学依据。推进“放管服”改革也要求高校进一步提高内部管理水平,确保国家下放的权力接得住,管得好,实现单位法人治理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