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管理
管理伴随人类社会的进步而出现,是劳动分工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产物,并随着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发展而发展。
个体户经营一个小店,进货、销售、收款等全由一人承担,由于没有劳动分工,就不需要管理。随着小店的发展,出于扩大业务而雇用职员时,劳动分工就结伴而来,因而这个小店也随之产生了管理的需求。
劳动分工可以提高工作的专业化程度,从而提高工作效率。系统地分析劳动分工及其经济效果的是亚当·斯密,他在18世纪就在生产针的工厂中发现:采用1名工人完成全部18道工序的方法与1名工人只需要完成全部工序中的几道甚至1道相比,前者的工作效率要低得多,因为后者的劳动分工使工人的工作更加专业化,从而能够提高工作的熟练程度。亚当·斯密认为劳动分工有三个好处:(1)分工可以使劳动者技术熟练程度很快地提高。(2)分工可以使某个人专门从事某种作业,可以缩短从一项工种转到另一项工种所耗费的时间。(3)分工可以使专门从事某项作业的劳动者经常改革劳动工具和发明机器。[1]公共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可以不知道这个故事,但只要从事过采编,那么一定知道在图书分编时,如果采编部门采用了由每一名采编人员从头至尾完成全部采编加工过程,这肯定是一种低效率的做法,而且,不同的员工对各道工序有着不同的悟性和兴趣,如果设定某个工种的一个指标,则有的员工可以轻松达到而有的员工并不能完成,但换一个工种则可能情况就会相反,因此,让合适的员工上合适的岗位可以进一步提高效率(在第五章“公共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中会有进一步论述)。现在来看,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甚至不需要学过管理学。所以,通过科学的专业分工,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熟练程度,并使流程之间加强协调和配合,从而提高工作效率,这其实是一种自然而然产生的思想,而这就是产生管理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