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共文化服务概论

第四节 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建立现代公共文化管理体制

字体:16+-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文化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提出了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的分类改革要求。2005年年底,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要求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加快进度、加大力度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一、文化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与总体目标

我国的文化体制改革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进程,改革文化行政管理体制,使政府、文化企业、文化事业单位职能清晰、分工明确,各归本位,各履其责。(2)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培育新型文化市场主体。近年来,我国把国有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作为文化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2003-2011年,先后完成了出版、发行、电影单位、部分非时政类报刊、一般文艺院团、广电网络的转企改制。(3)推进公益性文化单位改革,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革命纪念馆等主要面向社会、承担公共服务职能的文化单位,完成转变为公益单位,由政府主导,向人民群众免费开放,创造社会效益。

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现代公共文化管理体制。其重点是明确党委、政府、行业组织与社会组织、企事业各自的文化职能、法律地位、运行规则与权责关系。

1.党委领导

党委领导就是各级党委承担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政治责任,管好方向与政策。党委要把文化建设作为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分析文化发展改革形势,认真研究文化建设面临的新情况和发展的各种重大问题,解决文化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文化建设工作机制和工作格局。要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选好配强文化领域各级领导班子,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加强文化领域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文化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