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邦的形成
城邦形成的社会基础 荷马时代中后期,希腊的社会经济开始恢复和发展。原先荒芜的土地得到开垦和利用,原先互相隔离、联系不多的居民点之间的联系开始日益密切起来,城邦产生的社会基础已经形成。亚里士多德说:城邦是若干村落的结合体[1]。这个过程被称为“塞诺西辛”。
但是塞诺西辛只是城邦产生的一个方面,更主要的原因是社会内部矛盾的激化。贫富分化在荷马时代就已经开始,而且已经引起人们的不满。特尔希特斯在特洛伊前线就抱怨:你的营帐里装满了青铜,还有许多妇女,那是阿卡亚人攻下敌城时我们首先赠你的战利品[2]。阿喀琉斯也抱怨:“同敌人不断作战,得不到应有的酬谢,那待在家里的人也分得同等的一份。胆怯的人和勇敢的人荣誉同等,死亡对不勤劳的人和非常勤劳的人一视同仁。我心里遭受很大的痛苦,舍命作战,对我却没有一点好处,有如一只鸟给羽毛未丰的小雏衔来它能弄到的一切,自己却遭受不幸。”[3]这种社会不公在古风时期更为严重,富人们相信“力量就是正义”,“劳动乃是耻辱”,他们不是勤劳致富,而是崇尚暴力,贪污贿赂,欺骗撒谎,巧取豪夺。富人就像暴戾的鹰隼肆意欺凌柔弱的夜莺——普通劳动者。生活在当时的农民诗人赫西俄德称这是历史上最糟糕的时代——黑铁时代。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需要一种社会机制来保护各阶层的利益,下层居民期望它来践行正义,保护自己不受贵族的欺凌,而贵族则希望借助这一组织镇压人们的反抗,维护自己的利益。国家因此应运而生。古风时期的希腊国家被西方学者称为城邦。
城邦问题是国际古典学界激烈讨论的问题之一。这个问题涉及历史学、政治学、人类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对城邦问题的研究,可以从物质、制度、文化等多层面展开。学者们对城邦物质层面特征的看法,没有太多的分歧。一般认为,城邦以一个或几个城市为中心,结合周围的乡村组成,具有小国寡民的特点。但从历史、政治制度的层面研究城邦,则存在较多的分歧。有的学者认为,城邦是国家产生的初级形式,原生态的国家都具有小国寡民的特征。有的学者不同意这一种观点。他们认为,过于强调城邦小国寡民的特点,岂不是可以把中古后期意大利的城市国家甚至当代的新加坡,都视为城邦?还有的学者认为城邦是所有地区的国家尤其是原生态的国家产生的普遍形式。对此观点,学界也有不同的看法,指出只有希腊才形成了城邦。这一观点主要依据对城邦本质特征的界定。对于城邦的本质特征,大多数学者认为,城邦是公民自治、自主的政治团体。不过,城邦作为一种国家同样是由country、nation、state,即领土、国民和制度三部分组成的。过于强调“公民自治”的特性就会削弱国土的政治意义,也会影响对制度的认识。领土、国民是城邦的物质基础,没有领土、没有国民就没有城邦,也就没有多种多样的城邦体制。总之,城邦的定义仍是学界有争议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