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石器时代与早期青铜时代的克里特岛
克里特岛的自然环境 克里特岛位于爱琴海的南端,东西长约250千米,南北则较狭窄,其最窄处仅12千米,最宽处也不过60千米。岛屿西部为高原山地,人烟稀少,较为落后,只有北部沿海的苏达湾地区适宜农耕。中部屹立着全岛最高的伊达山,伊达山的东面、南面与北面分布着较为富饶的平原,其中山南侧的墨萨拉平原是全岛面积最大的平原。岛屿东部绵延着挺拔秀美的狄克特山,拉斯提平原就位于该山的北侧。克里特岛地势南高而北低,南部海岸陡峭,缺少良港;北部沿海地区地势则较为平缓开阔,拥有天然的港湾和肥沃的平原。全岛的居民主要集中在中东部的平原及北部海湾地带。
克里特岛地处西亚、北非和南欧的交界点,地理位置优越,海上交通便利,成为古代爱琴地区与古代西亚和北非之间联系的枢纽,便于吸收古代东方的先进文化,因此成为爱琴海地区青铜时代最重要的文明中心。在克里特文明的演进过程中,宫殿建筑具有重要地位,它们屡次被毁,又屡次得以修复、重建。学者们依据各期宫殿遗存,结合当时物质文化发展状况,将克里特文明的发展分为前王宫时期(约公元前3000年)、古王宫时期(约公元前2000—前1700年)、新王宫时期(约公元前1700—前1450年)和后王宫时期(约公元前1450—前1100年);并根据希腊神话中克里特岛有米诺斯王的传说,称克诺索斯的王朝为米诺斯王朝,故而克里特文明又被称为米诺斯文明。
新石器时代文化 早在新石器时代,克里特岛上就有人居住。考古学家在克诺索斯、法埃斯特宫殿废墟下以及一些洞穴中都发现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其中克诺索斯宫殿西殿下面的新石器时代遗物的堆积层厚度有7米多,包括10个连续的考古文化层,时间跨度达3000年之久,其最底层(即第10层,属无陶新石器时代)经碳14测定,约为公元前6100年。岛上的居民或住在洞穴中,或居住在村落里。在克诺索斯新石器遗址中,发现了房屋的遗迹,随着时代的延续,房屋的规划排列越来越整齐,并出现了一系列小房间围绕一个主要房间的格局。通常屋墙的下部由石料奠基,上部则用砖垒砌,初为火烧砖,后改用泥砖[1]。屋子内部设有长凳和平台,地面上还铺着鹅卵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