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的战争不仅仅是兵器的竞赛,也不仅仅是战士的角力,更不仅仅是将领间的斗智斗勇,它还是国与国的最高决策者之间在邦交策略上的较量,是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战略谋划的大决斗。战国中期,各国统治者越来越重视邦交形势,为了满足这种需要,社会上出现了一种特殊的职业群体。他们学有师承,术有专攻。他们的职业目的是要掐准各国统治者的脉搏,对他们的所欲和所惧了如指掌,然后奔走其间,施展辩才,把各国间的形势利害编织成有利于进说对象的言辞,极尽渲染和夸张的能事。他们或鼓动,或恫吓,或者把六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叫作合纵;或者使秦与六国中的某一国联合,叫作连横。主张合纵者力图使连横断裂,主张连横者力图使合纵破解。一直到战国末年,纵与横的斗争波诡云谲,为战争形势的进展设下了总体框架和基本走向,也使剧烈残酷的战争浸染上了更加浓厚的戏剧化色彩。这种有师徒授受,有著作流传,甚至成为一种职业的做法还是一种学术活动,叫作“纵横术”、“辩术”或“策术”。钻研这种技能、从事这种职业的人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纵横家”,或者叫作“辩士”、“策士”、“智谋之士”。由于少数策士的成功,竟惹得当时的许多士人倾心钻研,投身纵横活动。苏秦和张仪是纵、横两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的行事可以充分展示纵横活动的基本内容和历史作用。范雎则应属于连横派的人物,他建议秦昭王实行远交近攻策略,成为秦国对山东六国实施各个击破战略,并最终走向一统的关键人物。
一、苏秦
苏秦,东周人,家居洛阳乘轩里(今河南省洛阳市东郊太平庄一带),兄弟中苏秦最少,故称季子,生年不详。苏秦东到齐国,跟从鬼谷先生学习纵横术;学成后,在外活动,几年下来,一无所获。回到家乡,兄嫂姊妹妻妾都嘲笑他,说:“周人风俗,治产业,力工商,以追求二分利为营生。如今你却放弃根本,从事口舌活动,一无所获,不是理所当然的吗?”苏秦听了,惭愧而自我怜惜。他闭门不出,把所有的书都拿出来全面浏览,常自言自语道:“士人业已埋头从师受书,如果不能取得尊敬和荣耀,书再多,又有何用!”苏秦得《周书阴符》,据说其书是太公或鬼谷子所做,便伏身研读、悉心揣摩,困了,便用锥子刺伤大腿,血流至脚跟,还自我激励说:“哪有说服人主却不能让他拿出金玉锦绣、以取得卿相之尊的呢?”一年揣摩,成竹在胸,自信有了说服当世君主的本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