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战争不断,究竟发生了多少次战役战斗,已经无法计算,只能讲述较大的、有代表性的战事,以看出历史发展的重要线索和阶段。
一、齐魏桂陵之战
战国初年,魏文侯任用李悝率先实行变法,开始强盛起来,到魏惠王时继续改革。这时,齐国威王实行改革,齐国强大起来。不久,两个强国之间就爆发了战争。
公元前354年,赵国进攻卫国,卫国入朝魏国,魏国便派大将庞涓率军八万,联合宋、卫伐赵,包围赵都邯郸。赵国向齐求救。次年,齐国任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军8万救赵。孙膑分析形势,认为魏国伐赵,精锐尽在国外,内部空虚,如果军队疾驰魏国首都大梁,那么魏军势必回撤。这样既可以解救赵国之围,又可以乘魏军疲敝而有收获。田忌采纳这个建议,派军向南进攻宋卫之间的平陵(今山东省菏泽市西南40里),同时又准备直驱大梁。进攻平陵的军队遭到失败,孙膑便命轻快战车向西直驱大梁城郊,同时又把军队分散,显得兵员有限,力量不强。被激怒的庞涓轻敌,便放弃辎重,急行军兼程赶来,到桂陵(今河南省长垣县西南)遭到齐军的伏击而惨败。
魏国攻赵期间,正在商鞅主持下实行变法的秦国乘机进攻魏国,在元里(今陕西省澄城县南)打败魏军,取得少梁(今陕西省韩城市西南)。齐军打败魏军于桂陵之时,楚国也派军队救赵,攻取魏国的睢水(今之濉河)、濊水(即河南与安徽境之古涣水,也称浍水)间地。形势一度对魏国甚为不利。不过,魏国很快就扭转了局势,攻破了邯郸。公元前352年,魏惠王联合韩国军队,在襄陵(今河南省睢县)击败齐、宋、卫联军,齐国只得请楚国大将景舍出面讲和。次年,魏、赵在漳水结盟,魏国把邯郸归还赵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