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仲夏,草木葱茏,京都温润。
第五辑《跨文化视野》总算编就了。2009年至今,这套论丛也风风雨雨,阴惨阳舒,已历6个年头,编成5本,覆盖了“中国现代美学与诗学的开端”“美学与文化的多样性”“中西伦理与美学”“浪漫诗学与教化传奇”,以及当下这本“古典传承与博雅教育”。虽不敢说有什么气象,但毕竟呈现了跨文化研究院各位同人与国内外学界互动对话、淡泊问道的心灵轨迹。
这本论丛的编辑完成还确有其独特之处。2015年年初,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决定建立“国别和区域研究”培育基地,顺应国家政治文化的战略走向,推进高等教育的主动改革与自我超越。跨文化研究院协同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南政法大学、雅典大学奥林匹亚哲学文化研究中心,建立“希腊研究中心”。非常幸运的是,学校全力支持,“希腊研究中心”忝列国别和区域研究培育基地。与学校相关职能部门以及社会各界联动,“希腊研究中心”良性运营,初开局面,别开生面。
故此,编者对已经在初稿之上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在栏目设定和基本命意上同过往几本论丛有所不同。跨文化研究院和“希腊研究中心”的同人认定,学术研究一定要凸显古典的生命力和文教的神圣性,从而赋予学术文化以历史的整体性和现实的问题意识。于是,以古观今而知其源流,以今观古而活其智慧,中西涵濡追求人文化成的境界,乃是一方学术文化愿景。这本论丛的重头文章,无论是撰述之作,还是译介之作,都特别突出这种古今互鉴、中外通观的方法。这种研究路数表明,古典不是古代遗物,而是先贤智慧的流兴余韵。古典文教对人的滋养,犹如十里春风,万道甘泉。
求学问道,乃是荒村野老素心人所悦之事。但在全球化与大数据时代,学与思都忌讳封闭和孤立。对话激发灵思,而协同导致创化。眼下这本论丛不折不扣是国内外学者集体劳作的成果。尤其值得提及,程志敏教授、何博超副研究员慷慨接受二外邀请,荣膺“希腊研究中心”的兼职研究员。他们奉献的新作,当嘉惠学界。周志强教授、杨俊杰副教授、董伯韬博士、林振华老师、冯莹莹副研究员,是跨文化研究院的良师益友,长期以来支持我们的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同袍同泽,携手学途,对他们我们必须表示由衷的敬意。他们为本论丛所奉献的论文和译文,无疑让本书增色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