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典传承与博雅教育

文苑览胜

字体:16+-

与西方古典诗学的高贵相遇——评王柯平先生《〈理想国〉的诗学研究(修订版)》

黄薇薇

西方古代经典(尤指对当今仍具有重大意义的作品,而非一般意义的古籍)是人类历史高贵精神的瑰丽结晶,也是人类发展和教养的基本方向,它们不仅是西方文明的基石,也是西方现代智慧和现代思想的起源。一百多年前,中国学人开始将西方现代思想引入中国,希望在中西文明的差异中寻找振兴中华的良方。如此浩大的工程确实推动了中国现代文明的进程,却也冲击着中国温柔敦厚的传统文化,以至于不得不重新反思“西学东渐”的意义和效用。当然,反思中国现代文明的困境必须反思西方现代文明的实质,反思西方现代文明的实质又不得不重回西方文明的起源。因此,重新认识西方文明,尤其西方古代文明便成为理解当前中国文明精神处境和发展方向的根本思路,而重启西方古代经典则成为“回头”的重要路径。

在西学经典中,柏拉图对话无疑是首要选择的对象,而《理想国》更是其代表之作,其中不仅探讨了理想的城邦和政治制度,也涉及德性教养与神话寓意,因而《理想国》既是政治性的,也是哲学和诗性的。就研究方法而言,既可以选取政治和哲学视角,也可以从诗学角度切入,通过柏拉图对诗的起源、创作、本质、功用、诗哲之争以及美的本质和美的标准等问题的讨论考察他对雅典政治生活的看法,以此反思中西现代文明的症结。

就国内学界的研究情况来看,柏拉图在中国的传播始于其著作的译介,译本的内容却总以哲学思想为先。然而,自20世纪20年代开启柏拉图的翻译以来,专门翻译柏拉图著作的学者不多,专治其诗学思想的更少。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柏拉图诗学领域有所建树的学者屈指可数,其中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有朱光潜、汝信、缪朗山、阎国忠、蒋培坤、陈中梅和王柯平等几位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