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观音闻色:音乐时光机

阿巴多的马勒,琉森在北京

字体:16+-

“琉森音乐节在北京·2009”系列音乐会之二

时间:2009年9月24日、25日

地点:国家大剧院音乐厅

乐团:琉森音乐节管弦乐团

指挥:克劳迪奥·阿巴多

女高音:哈内诗

上座率:90%

曲目:莫扎特音乐会咏叹调《善良的恩人,请接受我的谢意》(Vorrei spiegarvi,oh Dio!Ah,conte,partite,K.418);《呵!如果可以,真想向你一吐心声》(Nehmt meinen Dank Ihr holden G?nner,K.383);马勒G大调第四号交响曲

一个很有趣的对比是:如果说与其他马勒式交响曲比起来,三管编制的第四号交响曲乐队规模已经小得多了,那么开场的两首莫扎特音乐会咏叹调看起来就像是室内乐编制。大概因为此前的乐队排练中并未包含这两首咏叹调,所以哈内诗的表现总是令人稍稍捏着把汗。高音明显的偏低,声音偶有不稳定——游移在不易察觉的边缘。大概因为实在太喜欢莎菲尔(Christine Sch?fer)的演唱,特别是印象深刻的莎菲尔与阿巴多在DG灌录的莫扎特音乐会咏叹调,我总拿今晚的哈内诗与前人比较,这多少对她有点儿不公平。K.418的速度比以往都要快,乐队和人声都稍显急躁,因此双簧管和人声没有按优雅的“对话式”展开,倒成了交谊舞。

相对于阿巴多此前的演绎,今晚(引子)弦乐拨奏更为轻逸、腼腆(与第二首咏叹调渐弱的分解和弦式的木管尾声部分倒是相得益彰)。哈内诗的嗓音条件不如莎菲尔,闭合音似较为拘束、不稳定(可能是速度偏快而不容易控制),虽然在高难度的(来回大跳的)几个音上太过苛刻难免让人觉得吹毛求疵,但尾声前的最低音(b音,随后17度大跳至d3)出现明显的“鸭音”还是令人稍感遗憾。不过她的表现仍然可圈可点,其气息控制总是一流的,分句精致,“表情”转换流畅。特别是第二天(25日,是的,我也是又听了一遍)的演唱,状态更为稳定,发挥出色。乐队的木管部分也更为精彩,双簧管在“小号音区”矜持而通透的音色(K.418)、木管组(K.383)高贵而迷人的咏叙,与哈内诗的人声融为一唱三叹,细腻的动态速度恰如其分地展现出微妙的律动变化(对比了两天的演奏,阿巴多的即兴所致),精致的音响纤毫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