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蒂勒曼与德累斯顿国立管弦乐团北京系列音乐会
时间:2012年11月2日、3日
地点:国家大剧院音乐厅
乐团:德累斯顿国立管弦乐团
指挥:克里斯蒂安·蒂勒曼
曲目:11月2日 瓦格纳 《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前奏曲与“爱之死”;布鲁克纳第七号交响曲
11月3日 瓦格纳 《汤豪舍》序曲;瓦格纳 《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前奏曲与“爱之死”;瓦格纳 《黎恩济》序曲;勃拉姆斯 C小调第一号交响曲
蒂勒曼的指挥动作干净,简捷明快,雷厉风行。他确实更适合德累斯顿,而不是慕尼黑的巴伐利亚风(他不碰马勒,你们懂的)。德累斯顿国立管弦乐团,像一架巨大的德国战车,静穆、厚实、稳健。这个团没有柏林爱乐那么国际化的成员组成,演奏风格亦是。对比之下,柏林爱乐更加细腻,注重音色,反应敏锐(这个跟德累斯顿差异最大),只有柏林爱乐这样的乐团才能和杜达梅尔合作拉丁式的演绎(哪怕是德奥曲目)——那种自在、挥洒、机敏和灵动。当然,德累斯顿的厚实是它的明显风骨,这架东德意志的战车隆隆作响,虽然并不轻巧,音色也难寻细腻的变化(但音色仍然很考究!),却金碧辉煌,深沉大气。很多时候,那种澎湃的音响会让我想起“宾虚传”里的镜头。对于布鲁克纳,我持保留意见,虽然同为“德奥”,阿尔卑斯山的这一边毕竟不同,口音也不一样,布鲁克纳的作品其实有很多维也纳特有的句法(呼吸、分句……特别是在抒情主题中),在蒂勒曼麾下的德累斯顿,我没有感受到富于见地的处理,那种宽广的气息和磅礴大气却是地道的,在布鲁克纳第七号交响曲中,已经不是荷兰的连绵伸展的海岸线了,我听到的是200年后人类(人类——而不是几个宇航员)登临太空,面对浩瀚星系时的唱叹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