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调查》在选题的策划把握上,经历了一个艰难的探索过程。下面结合《新闻调查》播出多年来的部分片目,对其选题理念做一个大致的梳理和剖析。
1.1996年:选题方向不明晰
1996年5月17日《新闻调查》开播,当年共播出了26期节目。具体片名如下——
1996年播出节目一览表
续表
《新闻调查》开播初年节目选题分类
应该说,《新闻调查》在开播的头半年里,诞生了一批优秀的作品。如:《宏志班》《淮河水》《香港首任行政长官选举纪实》等。
但是从选题角度来看,纵观《新闻调查》创办初年的26期节目,选题从城市贫困家庭孩子教育到生态环境治理,从香港首任行政长官选举到商战中的商标抢注,涉及当年政治、经济、社会、环境、文化、教育、生活诸多方面和层面,跨度极大,比较散乱庞杂。
同时,有些选题尽管很有意义,但并不具有大众普遍关注度,如《招牌中的文化倾向》《花钱买管家值吗》等;同时还有一些选题虽然具有大众普遍关注度,也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但题材本身过于宽泛,针对性不强,也没有太多深层次的东西可挖掘。如《文明之行始于足下》《职业道德的今天》等。
2.1997年:强调选题的“可调查性”
1997年播出节目一览表
续表
对1997年节目,我们可做如下分类——
《新闻调查》1997年节目选题分类
1997年的《新闻调查》选题,从总体上来说已略有章法。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其中的一部分选题具备了很好的调查因素。这说明经过一个时期的摸索和实践,《新闻调查》栏目组已经把是否具备“调查性”因素作为衡量选题的一个重要指标。
客观地讲,对于一个时长达45分钟的新闻栏目来说,做“深”也许并非难事。而究竟什么样的题材适合作调查性报道,哪些新闻事件本身既在收视率上有天然的拉动力,又能发掘出具有普遍和导向性的时代意义,从而使栏目从形态到叙事形成独具特色的“调查文体”,绝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