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缘性差异:纯粹的引申意义
“广告从整体上看没有意义,它只有一些含义。它的含义(及它们唤起的行为方式)从来都不是个性的,它们都是区别的、都是边缘的且组合的。也就是说它们从属于差异的工业化生产——我认为,正是通过这种生产,消费系统被最有力地规定了。”[1]在鲍德里亚看来,整个消费进程都受到人为分离出来的“范例的生产”所支配(比如洗涤剂的商标),即“差异的工业化生产”。
“任何一样东西都可以一个差异来使自己和它者区别开来:颜色、配件、细节。这一个差异一直被当做足够表现物品的特性。”[2]当科学进步标准化使得产品区别越来越困难的时候,广告诉求便从商品使用价值的直接陈述,转换到“无关紧要”的形象符号。
图3-6 MINI汽车广告
汽车广告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温顿汽车公司在1909年声称:“一个人买了辆汽车,就等于是买了一件具体的实物。钢铁、黄铜、皮革、木材和马鬃,以一种特殊的组合形式组合在一起,能够产生特定的效果。那为什么要用一些毫不相关的东西来吸引他的注意力呢?汽车本身所蕴涵的价值难道不能吸引他吗?为什么要说‘氛围’这种他买不到的东西?”[3]这种直白的观点很快就过时了。在广告人的帮助下,汽车广告很快就变了样子,开始用语言来刻画汽车充满魅惑力的欢乐,用画面去呈现汽车的“**”、“自由”、“性感”等非机械的、非本质的元素(图3-6)。在营销史上,汽车广告中的“氛围”因素大获全胜,象征着幻想的元素已经被合并到新兴的销售系统中了。
鲍德里亚认为,这是一种“二次度功能”,在消费社会中,这样的差异一直都被当做足够表现物品的特性。“事实上,就工业产品和技术合理的层次而言,个性化的要求只能在非本质必要的部分获得满足。要使得一辆汽车个性化,建造者只能采用大量生产的系列性底盘、系列性引擎,将其外在的性质稍作变化或增加一些配件。作为一件技术产品,汽车的基要部分无法被个性化,只有它非必要的部分才能如此。”[4]鲍德里亚沿用大卫·理斯曼的术语说这个差异是一个“边缘性的差异”,即一个“无关紧要”的差异。这是理斯曼在《孤独的人群》一书中提出的概念。其主要内容是商品成为人格的标记,其相互差异处被当做使用者合于其人格个性的选择。理斯曼以边际差异来总括人、服务和商品的分化现象,其背后预设则是社会由“内在导向”性格过渡到“他人导向”性格,商品成为个人向他人发出的信号。在理斯曼那里,个人最需要的产品,既非原料也非机器,而是“人格”。对于理斯曼而言,在一个丰裕的社会里,中心的问题不再是物质,而是人际关系。这样的社会要求的是一个新的性格类型,有能力闲暇和消费。一个团体的身份认同常是建立在消费中具有辨别性的品位之上。其成员发出的合于规范信号,常只是在很细微的品位差异上打转。对理斯曼而言,这个现象意味着消费者有很多要学的地方,而消费的学习打从儿童时期便已开始——彼此类似的出版品教育年轻人去区别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