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后期到鸦片战争爆发之前的中国,与大航海时代到来的欧洲相比,与文艺复兴时代和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普照的世界其他地区相比,明清社会发展的驱动力已大不相同。尤其是在明清易代之后,清王朝重建传统统治秩序,新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重新建立,晚明闪现的变革曙光随即消失,正在起步的中国近代化进程被打破,中国重新回到传统统治体系中,古老的中国仍然未能冲破传统帝制的藩篱,最终沦为新老殖民者觊觎、瓜分的对象。
与文艺复兴以后的欧洲不同,科学和技术尚未纳入明清社会的主要知识体系,而是游离于科举制之外,传统科技只是适应于小农经济的延续。人们满足于自己的文化传统,只有很少的工匠有机会了解传教士所传播的技术。外来的仪器技术很难走出钦天监和皇宫。
我们认为,晚明时朝,中西方交流的渠道不仅有传教士来华一途,还有西方商队持续东来,明朝也通过隆庆开关主动开放了国门,中西方的交流渠道是比较畅通的。这一时期的中西交流是中国传统社会向近代化转型的重要前提。西方科技敞开了交流的大门,对西方科技的研制与推广,不仅有徐兴启、王徵等一批士大夫,还有工匠阶层。近代西方科技传入需要阶段性,不能把传教士作为近代西方科技惟一的传入者。
明清易代,以徐光启为代表的一批科学家开创的科技创新之路随着明朝的灭亡也走到了它的尽头。当年,徐光启在编译《几何原本》时,曾深情地说,这部光辉的数学著作在此后的100年里,必将成为天下学子必读之书,但到那时候已经太晚了。然而,随着清朝的建立,这部被寄予厚望的数学著作的后半部分迟迟没有译出,就是译出的前半部分也被打入冷宫,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晚明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的平台已初步构建。但是,清军入关不过50余年后,大批西方科技著作就被列为禁书,禁止的理由是“异域邪说,蛊惑人心”。西方传教士带来的科技著作,成为康熙、雍正或乾隆皇帝独享的业余爱好。直到晚清废科举、兴新式学堂时,几何学才成为学生的必修课目,这与徐光启发出的“百年”之叹,又晚了近200年!在天朝大国的“康乾盛世”的美梦还没有做完时,就被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得晕头转向中国近代化进程就是在这不经意的300年间长期处于停滞、甚至是倒退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