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曹与建安文学
建安时期,涌现出了不少著名的诗人,他们的作品,除了受到乐府民歌极深的影响外,还受到了《楚辞》、汉赋、《古诗十九首》等的影响。
东汉末年,政治上外戚、宦官轮流执政,党锢之争,政局动**不安,加之天灾不断,导致民不聊生。184年,爆发了黄巾起义,黄巾起义虽然最终被镇压,但是却加速了东汉的灭亡,而东汉王朝的统治,实际上已经土崩瓦解。在东汉王朝的废墟上并没有建立起稳定的社会秩序,相反,在镇压黄巾起义过程中,地方官僚和豪强地主趁机坐大,随之而来的便是董卓之乱、牧守混战、军阀割据。身处战乱之中的文人,即使是统治阶级中的文人,都无一幸免遭受战争的冲击。他们根据在战争乱离中的切身经历,通过诗赋的形式把所见所闻、可悲可泣的富有社会内容的事情表达出来,因而,这个时期的文学,多以描写战乱、人民疾苦和渴望国家统一为主题。
关于建安文学的成因,史学界历来有多种观点:其一,曹氏父子对文学创作的重视和奖掖;其二,社会思潮的影响。一般认为,汉末的社会动乱促使了儒学的衰微,进而使文学脱离了经学的附庸地位而获得了独立,文人们对文学的功能有了新的认识,文学创作也由此进入了一个比较自觉的阶段;其三,建安文人有着比较渊博的学问、良好的文学修养和艺术修养;其四,对以往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以往的观点多强调建安文人继承了《诗经》以来,尤其是乐府民歌现实主义传统,但陆续又有学者指出,建安文学对《楚辞》、汉赋、《古诗十九首》等也有较为有益的借鉴。
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有曹操父子、王粲、陈琳、蔡琰等人。
曹操,不仅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而且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造诣。曹操的诗歌受到乐府极深的影响,因此,他的诗歌多模拟乐府,节奏响亮,史称曹操“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30],更是被鲁迅誉为“改造文章的祖师”。曹操的诗歌,流传到现在的有20首左右,他通过乐府这一形式,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当时的乱离情况。他的代表作有《蒿里行》、《碣石篇》、《龟虽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