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代中国文明 (下卷)

三、运河开通的深远影响

字体:16+-

隋炀帝时期开凿的贯通南北的大运河,是在7世纪初中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劳作之下完成的,直接参与运河开凿工程的有几百万人。大运河开通之后,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第一,大运河把黄河、海河、淮河、长江、钱塘江联系起来,大大缩短了南北的距离,便利了南北的交通。第二,它使南北物产的交流有了畅通的渠道,对经济发展起了很大作用,并在运河沿岸兴起了大量的商业城市,并因其地理位置的优越而日益重要,通济渠口的汴州及邗沟南口的扬州,就是两个最重要的例子。第三,大运河还使得隋以后的唐、宋等朝,由于南北交通的便利,更容易形成统一的向心力。在海运与陆运均无法通畅或采用新式交通工具之前,运河一直是国内沟通南北的大动脉。

大运河的开凿过程中,因隋炀帝好大喜功,各段的工期都赶得非常紧,动用的民夫数量达上百万。在严酷的监管之下,通济渠于大业元年(605)三月开凿,八月就已通航;永济渠在大业四年(608)正月开凿,数月之间已经完工。如此巨大的工程,官吏督役严急,不可避免给人民带来许多苦难,大量民夫劳作过度,加之饥寒交迫,疾病侵袭,死亡过半。从隋炀帝开凿运河的主观目的来说,他主要是为了加强对南方的控制以及本人巡游享乐的需要,隋炀帝在运河开通之后,又命地方官员沿途招待,率领后宫、百官巡游江都,给运河沿岸地区带来惨重的损失。

但是,在客观结果方面,运河对唐宋时期经济发展上的积极作用,时人做出了高度的评价。《元和郡县图志》称炀帝开通济渠,“自扬、益、湘,南至交、广、闽中等州,公家运漕,私行商旅,舳舻相继。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焉”[26]。皮日休有《汴河铭》,指称“隋之淇、汴……在隋之民,不胜其害也,在唐之民,不胜其利也”[27],并做有《汴河怀古》来称赞开凿运河的伟大业绩,诗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宋人卢襄有《西征记》评价说:“隋大业间所以浚辟使达于扬子,不过事游幸尔……今则每岁漕上给于京师者数千百艘,舳舻相衔,朝暮不绝,盖有害于一时,而利于千百载之也哉!”[28]这些评价,对隋炀帝开凿运河的作为基本予以肯定。但同时也应该看到,运河开通后,中央政府的控制能力大大提升,并将对江南地区物质的转输置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但也加重了对民众的剥削,晚唐诗人李敬方在《汴河急进船》中称“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脂膏是此河”。唐朝后期因北方地区藩镇割据,中央政府财政的开支,基本上要依靠江南地区,政府机构通过运河的输送,维持着运作,一旦运河的漕运功能被切断,唐朝的命运也就岌岌可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