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在中国上海首演的这版比才《采珠人》新制作2008年得以在法国圣·埃蒂安(St.Etienne)和兰斯(Reims)两座剧院演出,专业媒体给予了相当高的关注,法国《歌剧》杂志标上了“推荐级”的评价。
这版歌剧是中法文化交流结出的硕果。由中法文化交流之春艺术节出资,中方提供了音乐主创阵容,上海歌剧院院长张国勇先生担纲指挥,主要演员均为国内歌剧界的翘楚或新秀;法国圣·埃蒂安歌剧院院长让-路易·皮雄(Jean-Louis Pichon)担任导演,领导法方团队完成了服装布景和道具的创意,上海歌剧院则完成了制作。
同是比才的歌剧,《采珠人》艺术价值很高,但却不如《卡门》那样妇孺皆知。这一点上也能看出上海歌剧院的艺术追求和扩展剧目的强烈渴望: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歌剧不能永远停留在中文演唱的《卡门》、《茶花女》和中文演唱的删节版《费加罗的婚礼》上。通过和国外歌剧院的合作,扩充剧目、学习制作经验、锻炼队伍并走出国门演出,上海歌剧院无疑走在了亚洲歌剧院的前列。
为了表现斯里兰卡的意象,舞台刻意采用了不少东南亚的元素,那尊佛像灵感应该来源于巴黎的亚洲艺术博物馆东南亚佛教雕塑,不过据演员们说,在“礁石”上站立和行走非常困难,容易摔倒。导演将古希腊悲剧的神韵带进了这个制作,合唱队员们穿着长长的白纱裙,静静地站着一动不动,营造出斯里兰卡的神秘宗教气氛。写实符号主义的舞台处理对于初次接触这部歌剧的观众非常有吸引力。
两地的四场演出都基本满场,观众相当热情。笔者观摩的是3月26日在法国兰斯剧院进行的总彩排,张国勇先生指挥线条流畅,控制力极佳,将一个临时乐团引领到相当高的艺术水准。据说排练时还有一个小插曲。第二大管几次排练均在某处吹错了音,张国勇停下来指出问题,乐手有点不服气,张国勇怒吼道:“我的耳朵是世界上最好的之一,我说你吹错了你就是吹错了!”从此乐队再也不敢马虎。中方主要演员里,杨小勇先生展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准,声音无懈可击,发音吐字也堪称完美,绝对听不出他是外国人;舞台上无论姿态还是神情都相当老到,对人物的刻画极为成功。年轻的女高音徐晓英音质优美,假以时日必能成大器。有些遗憾的是饰演纳迪尔的青年男高音陈勇相比之下还需要在舞台上磨炼提高,语言上也需要更进一步下功夫。法国兰斯剧院的合唱团应该也是临时性的,声音素质上称不上专业,但风格和语言方面的确让人更舒服。法方导演皮雄也坦陈,在上海演出时,上海歌剧院合唱团是最令人头疼的一个板块:声音素质非常之高,但缺乏风格和歌剧的演出习惯。乐团方面,上海歌剧院乐团在张国勇的指挥下已经达到相当高的艺术水准,但皮雄先生认为管乐问题还在乐器质量上,有些像东欧的交响乐团,乐器质量制约了乐团声音的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