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德尔的这部清唱剧《伯沙撒王》(Belshazzar)相信知道的人不多。我孤陋寡闻,也曾心存疑虑,事先的阅读甚至进一步加深了我的疑虑:取自《旧约》中巴比伦王国覆灭的故事,亨德尔能否以清唱剧的形式用舞台表现出来?虽然清唱剧这个体裁本身就是为了规避教会的限制,但此剧本身缺乏宣叙调对白对剧情的推进。《伯沙撒王》这部剧本身并不知名,1745年首演时也并不成功,导演克里斯朵夫·内尔(Christof Nel)用什么让我们信服,又能带来什么新鲜的体验呢?
当今最炙手可热、全球最难邀请到的古乐指挥大师瑞尼·雅各布斯(René Jacobs)其实几年前已经指挥过一次此剧的音乐会版本。此次推出舞台版,相信他一定对这部作品十分推崇并有自己独到的诠释。而联合制作方的分量也为这个新制作做了保障:柏林国家歌剧院、因斯布吕克古乐节、图卢兹歌剧院和普罗旺斯艾克斯歌剧节。
亨德尔的这部清唱剧其实戏剧性非常强,剧本作者就是写《弥赛亚》剧本的那位查尔斯·詹宁斯(Charles Jennens)。创作团队的才华让人佩服。缺乏对白对剧情的推进,就用别的元素来补充。不管是肢体语言还是对舞台的灵活调度,均弥补了清唱剧舞台制作的先天缺陷。合唱团在不同的段落、不同的舞台位置代表了不同的族裔,以色列人、巴比伦人、波斯人;伯沙撒王、母后、犹太囚徒预言家、波斯王子等无不栩栩如生;幼发拉底河干涸、饮酒寻欢、预言家宣告神旨、以色列人被解放等场景都被导演巧妙地创作出来。260多年后,这部作品犹如凤凰涅槃一般获得了新的生命。当年,伦敦的观众们无不自比被神耶和华选中的以色列人,而今天宗教和政治早已分离,观众则以独立的角度审视《旧约》中的这个传奇故事,去看待一个王朝的兴衰成败;当年教会禁止特定时期舞台上演娱乐作品,从而部分催生了清唱剧这个擦边球体裁,今天亨德尔的伟大戏剧终能搬上舞台;当年激烈的竞争和残酷的现实也使亨德尔不得不考虑成本和收益因素,改写清唱剧而非耗资高昂的歌剧,而如今受益于广泛的艺术赞助体系,如今的歌剧院和音乐节能够投巨资延请全球最优秀的阵容推出这部《伯沙撒王》;最后一点:当年伦敦首演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伦敦观众还不适应这么艰深的作品,而如今的观众不管受教育程度还是审美趣味都大幅提高,谢幕时长达数十分钟的掌声、欢呼就是明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