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后马克思主义:解构还是僭越?

五、新霸权理论评析

字体:16+-

后马克思主义者是通过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新形势进行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新霸权思想的。后马克思主义的新霸权思想既包含着对当时资本主义现实的反思,也包含着对国际形势的判断;既包含着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和发扬,又体现着对资本主义变化的回应。

(一)新霸权的理论倾向

后马克思主义新霸权理论在直接的形式上是意识形态批判,内部霸权理论本质上是一个政治实践问题。在政治上反对一切追求普遍的政治立场,从而使政治陷入权力冲突的漩涡和无聊的语言游戏中。

首先,后马克思主义新霸权的方法论逻辑是解构与建构并举,即消极性的政治解构和积极性的新政治话语理论建构。解构主义是后马克思主义新霸权理论建立的前提,解构并非从外部摧毁而是进行内部的破坏,变封闭性的、同质性的结构为一种开放的、一致性的多元结构。解构的最终目的是为建构服务。

其次,实践原则是权力话语分析策略。把权力话语作为社会活动的现实力量,强调无意识的决定因素,强调被视为话语的东西是与历史和认识紧密相关的。

再次,摒弃本质主义和普遍主义,拒绝主体中心化,主张多重关系在话语空间中临时或偶然的汇聚,声称偶然性、多样性与异质性等等。在某种意义上,各种话语的异文合并形成一种霸权。

最后,偶然性、特殊性前提下进行的理论重建,更多地投向文化政治领域,目的在于强调意识形态话语实践的领导权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并为理论和现实的发展寻找新的出路。

(二)新霸权与马克思主义文化领导权比较

在马克思主义阵营中,马克思本人认识到统治阶级思想观念的虚伪性和隐蔽性,意识到这些思想观念与物质利益的关系,是资产阶级通过意识形态和文化的奴役来“保存它的势力”,实现对国内被统治阶级的控制;列宁侧重于“政治”领导权,但他并不否认文化的重要性,强调要加强对无产阶级的政治教育,提高无产阶级的政治觉悟,夺取资产阶级的政治领导权,在夺取领导权的策略上,采用“运动战”的策略,从正面攻击国家政权。无论是马克思还是后来的列宁,囿于当时的时代主题,侧重于强调无产阶级在阶级联盟或统一战线中的政治领导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