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德里达对马克思主义的幽灵化
德里达在1993年发表了在当时轰动一时的著作《马克思的幽灵》,这部著作可以说是德里达的马克思主义观的全面表达。那么,德里达在他的这本书表达了他的哪些马克思主义观呢?
德里达在书中开宗明义就说:“现在该维护马克思的幽灵们了。”[1]为什么呢?德里达解释说“我要指出,在对马克思的研究中,我所以重视‘幽灵性’的问题,不仅仅是因为马克思说过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在欧洲游**的幽灵,也不是因为哈姆莱特回来进行埋葬的工作,与他父亲的幽灵的关系,马克思揭示为人道的方法……我关注的原因是因为‘幽灵性’的问题,‘幽灵性’的概念,今天似乎成为理解比方说技术、交流变革方法(电视、网络、电话、手机等)的东西,它接受物理空间和向地空间……‘幽灵’意味着既不是真实的,又不是想象物,它既不是生者,也不是死者。它制造传播、印迹、技术的形象。”[2]
什么是德里达的“幽灵”?在德里达看来,他自己的“幽灵”学是从康德那里来的。他说:“康德的‘幽灵’,实际对我影响很大。”[3]他认为,就是在马克思著作中的幽灵中,也有康德的“幽灵”。德里达认为,“幽灵性”的特点是非生非死、非在场非缺席、非真非假。这种东西到底是什么?究其实质,这其实就是马克思的幽灵,或者照德里达的说法是“精神的精神”“精神的幽灵”。这一点德里达在《马克思的幽灵》一书中已经挑明:“马克思的幽灵们:此次讲座的题目促使我将首先谈论马克思,谈论马克思本人。谈论他的遗嘱和他的遗产。而且谈论的是一个幽灵,是马克思的影子,或者说是他的亡魂,在今天,各种声音一次又一次高呼着它的返回,力图以此驱魔祛邪。”[4]德里达不止一次地谈到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的第一句话:“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5]而如今,整个西方世界都在庆祝“历史的终结”“社会主义死亡”“马克思主义死亡”,德里达睿智地指出:马克思的幽灵依然存在。“不能没有马克思,没有马克思,没有对马克思的记忆,没有马克思的遗产,也就没有将来:无论如何得有某个马克思,得有他的才华,至少得有他的某种精神。”[6]德里达借法国作家瓦莱里的话说明马克思的精神:“我此处所讲的‘精神’的意思是某种变革的力量……即那精神的运作。”[7]德里达的“幽灵”并不限于通常人们所说的“鬼魂”“灵魂”,而是把它视为一种巨大能量的“精神”。在他看来,人类的生存之所以能够维持下来,主要是靠精神,人们的一举一动都是靠精神支配,一旦人没了精神,自己就会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