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后马克思主义:解构还是僭越?

三、“后马克思主义”研究与如何发展马克思主义

字体:16+-

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体系,它从人类思想文明成果中汲取营养,同时,它又总是同形形色色的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流派和思潮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学术界围绕“后马克思主义”的争论有利于分清一些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问题的大是大非,也让我们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讨论氛围中,进一步对这一新的思潮的内涵和实质进行了梳理,也进一步明晰了研究这一思潮的真正旨趣所在。

“后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新兴的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潮,立足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变化,并力图揭示这种变化过程及其内在逻辑。对于我们来说,一方面,不管他们的分析是否正确,这种在新的历史语境中做出的新的思考及其在某种程度上对马克思主义批判精神的继承是值得我们关注的。另一方面,“后马克思主义”本身有不少诋毁、修正马克思主义的错误东西,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是一种严重的挑战,搞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尤其是搞国外马克思思潮的,跟踪并加以研究,本身就是对待马克思主义严肃态度的体现,也是在新的历史语境下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然选择。我们研究“后马克思主义”有以下几个目的。

一是在了解其主旨和理论主张的基础上批判其错误的倾向。后马克思主义运用所谓“后现代主义的思维方式”来“解读”即“修正”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主张“现代”与“后现代”断裂,主张否定现代所形成的“整体性”“大叙事”以及“逻各斯”和“中心”,提倡“分散性”“破碎”“反逻各斯”“去中心”。后马克思主义运用脱离群众的“话语”(discours)阐述当代“革命”问题。主张把意识形态、政治和经济都消融在“话语”“言谈”之中,所以它又被称做“符号学马克思主义”。正如雷诺兹所言,“后马克思主义把从语言学和符号学、哲学、文学、文化研究以及社会科学这一系列领域中汲取的,既冗长又深奥难解的话语集中在一起了。的确,这个标签出现在极其多样的语境中,遮蔽了它所采取的各种论断的异质性。也许把它看做是一出有关斗争的戏剧,或者看做是某种理论运动更好”。后马克思主义把一切具有社会规定性的内容都化解为一种话语逻辑,这就用“话语”“架空”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批判精神转换为一种话语革命理论,并使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可望而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