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怀念一匹羞涩的狼

论狗性

字体:16+-

黑格尔说,美是人的主体力量的感性显现,所有人类的创造物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从这个意义上,“狗性”并非与人性是对立的。非但不是对立的,而且某种意义上狗性就是人性的折射,是人的某种“本质力量”的对象化。非但狗性,连猪性、猴性、牛马之性也同样如此。很明显,这些本来的野生动物,是经过人类的长期驯化,经过人类某种形式的“虐待”,按照人类的需要和意志予以改造,使之产生习惯,并且随后发生了“基因突变”的。

因为这样的逻辑,“狼”终于在某一天变成了“狗”。

这绝对不是玩笑,从狼到狗,在生物学的意义上一定是发生了基因变化,虽然外形仍然相似,但却已然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动物。

我总是惊奇不已,每当想到狼这种桀骜不训充满野性的凶蛮之物,这种曾攻击人,并且在童话和艺术中成为危险化身的动物,变成了唯唯诺诺、摇尾乞怜、对主人百依百顺的狗,真是令人不可理喻。难道这不说明问题吗—世间万物都有潜在的软弱的可改造性,有无法避除的作为潜意识的奴性,就像人从原始的自由人变成了曾经的奴隶一样。

对比研究一下一个奴隶和一个自由人之间的基因,是否会有差异?如果没有差异,那么动物为什么会被驯化?人身上的“奴性”又应该如何解释?

一旦追问就会很有意思。

当中国人在文化的意义上说到狗的时候,潜意识里永远充满了憎恨,充满了复杂的感情。这是颇为奇怪和有深意的,这说明,中国人一定有与狗的某种“过节”。我们会以指认某人为狗、指认某人身上有狗的属性等方式,来达到污辱这个人的目的。西方人当然也会用狗来骂人—比如鲁迅就曾在一篇谈及“国骂”的文章中说到,德国人因为无法把中国人挂在嘴上的“国骂”之深意翻译成德文,只好绕了个圈子,用了一个比喻,“你的妈是我的母狗……”之类,但他们想必不会在潜意识里藏下像我们中国人这样恶狠狠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