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影视艺术类型,纪录片是多种艺术要素集合而成的综合艺术,语言系统主要包括语言元素和艺术手法,其中语言元素包括画面语言、镜头语言、字幕语言、音响语言、解说语言、音乐语言六种,艺术手法包括蒙太奇、长镜头、特殊效果三种。
一、语言元素
(一)画面语言
“画面”这个词语起源于绘画领域,在电影发展的早期,被引入电影领域。在影视艺术话语体系中,“画面”主要有两层含义:从宏观意义上来说指的是影片的视觉构成部分,是相对于声音构成部分的总体描述,如可以说某部影片的画面部分;从微观意义上来说指的是影片画面语言中基于画格的静态影像,这是从视听语言角度来说的。一般情况下每1秒长度的镜头的电影画面有24个画格(电视画面是25帧)。因此,从影像的物理属性来看,观众实际上看到的是连续翻动的画面。所以说画面是影片的基本组成单位,也是视听语言的最小单位。如果抛开影像的物理属性,去关注影像的内容意义,可以说画面是影像中众多事物的指意工具。在纪录片创作中,创作者无论是对影像的拍摄还是编辑,不是随意而为的,而是有其具体“指意”的考量。因此,无论是创作纪录片还是分析纪录片,只有落实到具体的画面层面中,才更有针对性。
纪录片创作对画面的考量通常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基于平面意义的景别,包括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等;二是基于纵深意义的结构,包括前景、背景、主体、陪体、线条、影调等;三是基于容量意义的内容,包括环境、人物、动物、地图、数据、漫画、动画等。影视画面的表达容量是巨大的,在具体“指意”的过程中,可以表达具象、意象乃至抽象的东西。因此,在纪录片创作中,创作者应该特别重视画面造型。例如,周岳军执导的《长湖恋》,选取的画面紧紧围绕老人的“恋湖”情结展开,为了准确、细致、全面地展现长湖的美景,让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现场感,该片使用多种景别,将逆光中的长湖、明暗对比的色调、波光粼粼的水面、随风摇曳的芦苇等呈现得如诗如画。这些美不胜收的画面,看似呈现的是长湖本身,实则让观众对老人依恋长湖的情感有了充分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