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细道来的口气
音乐是种欲说不能的感觉,在细微体贴的动态面前,平日娴熟的语言,一时拙嘴结舌无以相对。一次随意向朋友推荐伯恩斯坦(Bernstein)的“诺顿讲座”(Norton Lecture)[1],没想几天之后,再见他们的时候,竟遭到一场强烈非议。朋友首先反感伯恩斯坦对贝多芬降E大调Op.31 No.3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形象化的述说,其中一位哲学家朋友,更对诺姆·乔姆斯基(Noam Chomsky)的语言学理论不懈攻击。我一边为自己不意触动蜂窝懊悔,一边私下为伯恩斯坦和乔姆斯基叫苦。
音乐是种特殊的语言。它和我们熟悉的任何语言都不同,没有具体的词典可以查对,一般听众也不会在个别的音符里面纠缠字义。因为没有普通语言表词达意的枷锁,所以可以自由自在、无牵无挂。音乐单刀直入,直接搅动我们的身心情怀。它正一句,反一句,搅肠捣肺翻来覆去。它说这说那,不厌其烦涓涓道来,把一句话,甚至一个字,用各种口气语态,各种方位角度,甚至加上气息感触,在空气里面渗透蔓延、驰骋浸染。音乐对着一人悄悄耳语,它是独角戏的唯一,没有背景,没有情节,没有说话对象,直接钻进你的身体私情蜜意。它连着你的肉体,就着你的心悸,和着你的脉搏跳舞,它拥着你的细微,揪着你的心绪,带着你的精神去飞翔。音乐自言自语的私情不容交流,听的人不免私下窃窃,想和旁人分享,结果总是瞠目结舌欲言无语。
然而,音乐骨子里面又是精确无误的数字,内在的结构关系可以用机械来证明,让数据程序来处理,音乐数理之冷漠,情感昏厥,心绪不及。在电脑上,眼看声音被如此无情分化解析,我都不知音乐究竟是个什么东西。音乐的感性与理性之间,决然相反的两极冲突,是音乐的不可思议,也是音乐内涵的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