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解字说文:中国历史文选研究

中国历史文选教材内容与教学重点之拙见

字体:16+-

西北民族大学 段小强

教材是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而科学、适用的教材编写,则是对该课程自身学科体系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结果。《中国历史文选》教材的编写自1949年以来,已经走过了60年的历程。60年来,据不完全统计,从1950年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刘乃和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文选》油印本到中华书局1961年、1962年先后出版发行的周予同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文选》[1],再到2008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汝企和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文选》,总共出版发行了40余种教材。可见多部文选教材的相继问世和广泛使用,加之6次教学研讨会的召开,使得中国历史文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备受重视,而且也从一个侧面展现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兴旺发达的时代风貌。

笔者自1993年以来一直从事我校中国历史文选课程的教学工作,迄今先后使用过四种版本的中国历史文选教材:一是由甘肃教育出版社1987年8月出版,张大可先生任主编的《中国历史文选》教材;二是由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8月再版,张大可先生任主编的《中国历史文选》教材;三是由甘肃文化出版社1998年2月出版,汪受宽、高伟先生任主编的《中国历史文选》教材;四是历史学和博物馆学专业的学生目前正在使用的由商务印书馆2007年8月出版,张大可、邓瑞全先生任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国家级教材《中国历史文选》。根据多年中国历史文选的教学体会以及在教学中所接触到的教材版本的体例,本文在“文选”和“历史”衔接性问题上,谈一点自己的肤浅看法,并恳请各位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我们所使用的《中国历史文选》教材一般包含四个层次的教学内容:一是典籍概述;二是文章选讲;三是通论教学;四是练习文选。典籍概述的内容包括每一类目文献典籍的源流、体例、价值、代表性书目,要求学生了解文献典籍的发展概况,对历史要籍需掌握作者简历、成书年代、主要内容、编纂体例、史料价值、版本、注本等。文章选讲部分则是通过对各类典型历史文选的讲授,要求学生掌握较为系统的古汉语知识,能够阅读通用的古代文献典籍,并能具体感知各类文献典籍的体例、述事、取材及编纂特点。讲授中以字、词、句为主,可适当串讲,但要防止以串代替字、词、句的落实,以此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对于词汇,要求学生掌握基本词汇,能够理解古汉语常用词的本义、引申义、假借义以及语法活用等。通论教学的内容则要求学生了解三个系统的知识:其一为传统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的基本知识,以及断句、标点、今译等知识;其二为目录、版本、校勘、考据、辨伪等文献学知识;其三为天文、历法、地理、职官、宗法、谥法、姓名字号、避讳等文化史的基本常识。练习文选供学生作业实践,要求学生标点断句、注音释义、语译古文、语法分析、写段意或简析课文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