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选是一门语言工具课,教学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历史文献的能力”。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仅凭课堂讲授和精读教材中的篇章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辅以大量的课外阅读材料。实际上高校各文科专业都特别强调学生广泛阅读,有的学校甚至规定了阅读书目,但是由于学生缺乏兴趣,往往达不到预期的目的。目前在校的大学生在中学阶段主要接受的是应试教育,大多数同学没有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历史文选在第一学年开设,因此,历史文选课应主动承担起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课外阅读习惯的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我采取了在所学内容的基础上延伸阅读的方法,结合教材引导学生阅读,阅读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人物传记。
中国历史文选中的篇目均选自古代重要的典籍文献,对这些文献如果仅作提要式的简介,学生兴趣不大,也容易与以后要学的《历史文献学》《目录学》等课程重复。基于这个原因,我主要通过作者传记让学生了解文献的作者。如讲《孟子》中的篇章时,我选取《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让学生阅读;讲《论语》时,我选取《史记·孔子世家》中的片段,讲解《汉书》的有关篇章时,又选取《后汉书·班固传》中的片段带领学生阅读。此外,所讲篇章中涉及的人物也可以采用此方法。如《论语·为政》篇里涉及了子游、子夏、子贡、子张等孔子的弟子,我选取《史记·仲尼弟子传》中相关人物的记载带领学生阅读。如此下来,无形中扩大了学生的阅读范围,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第二,篇章背景。
中国历史文选教材中的有些篇章是节选,前后割裂,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在讲解之前必须介绍相关背景。介绍背景也如介绍文献作者一样,如果仅用语言表述,显得枯燥无味。针对这个问题,我也采取带领学生阅读原著的方法。例如讲《尚书·牧誓》篇时,引导学生阅读《史记》《殷本纪》《周本纪》中有关纣王暴虐、文王贤良及武王伐纣前的准备等记载;讲《左传·晋公子重耳之亡》时,利用《史记·晋世家》,让学生了解重耳流亡之前晋国国内的政治斗争及重耳流亡的原因。如此一来,为学生很好地了解篇章背景及理解全文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