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解字说文:中国历史文选研究

三、培养诵读能力,体味古籍的意境美

字体:16+-

如果说识字和常用词的掌握是阅读古籍的基础,那么诵读教学则是落实巩固基础知识、培养阅读古籍兴趣的有效途径,是古籍阅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它不仅是获得知识的重要渠道,也是提高古籍阅读能力的重要过程。传统文言文教学的成功经验之一就是课堂诵读能力的培养。著名作家孟伟哉说过:“我上小学时,对课文是高声朗读的,一群孩子,在一座大庙里,一个比一个声音大,有腔有调,我们乡下叫‘唱口歌’,书面语言形容‘书声琅琅’。我上大学还朗读,三十多岁成为大学讲师时,对一些重要精彩的段落仍然朗读,直到读得背下来,现在老了,依然朗读背诵某些古诗词。朗读的好处是:反反复复地认那些字,反反复复地熟悉那些词汇和句式,反反复复地领略那种语感。”[1]宋代理学家朱熹也非常重视诵读,他说“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整齐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仔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熟读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2]由此看来,知识是从诵读中积累的,语感是从诵读中领略的,韵味是从诵读中体会的,兴趣是从诵读中产生的,素养是从诵读中培养的。

由于种种原因,大学课堂读书声越来越少,大学校园里更是很少能听得见朗读古籍的声音。中国历史文选要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文言史料能力,那就应该让学生养成诵读古籍的习惯,不仅课堂上要有读书的声音,而且课堂外也应响起读古籍的声音。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给学生诵读的方法,指导学生按层次,由易到难诵读课文,让学生掌握诵读的技巧。教师首先要选定一些精彩的片段,给学生留出一些时间,让学生进行诵读实践,使历史文选课堂出现琅琅的读书声,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感受文言古籍的美感,在诵读中真正享受到读古籍的快乐,增强读古籍的兴趣。给学生一些时间是落实文言文课堂诵读的前提条件,因为学生阅读古籍水平的提高不能仅仅停留在教师条分缕析的讲解,而在他们多读多背的阅读实践中。其次要营造轻松愉快和谐的诵读环境。没有琅琅书声的课堂是沉闷的课堂,沉闷的氛围让人思维凝滞,头脑发胀;轻松愉快的环境让人头脑轻松,思维畅通。历史文选课堂不仅要能听到循循善诱的讲解,而且更要能听到声声入耳的诵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诵读教学在培养学生阅读古籍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历史文选课堂诵读要有计划,要根据文章内容选用不同的诵读方法。讲析课文前进行的诵读,是深入分析理解课文的基础,讲析后的诵读会更快地提高学生对文言古籍的感悟能力以及分析水平,进一步加深对古籍内容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