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解字说文:中国历史文选研究

字体:16+-

这门课程建设的成功经验很多,其中值得总结的重要一点,在于一个“选”字。

何谓选?包含四个方面的含义:即选编文献,选编文献作品,选编作品名段,选讲教学内容。这四个层次的“选”,分解了中国历史文选课程的四个主要活动环节,每一个环节既相互联系,又各有独特的意义而相互区别。

其相互联系的方面,亦即四个环节的共性,规定了这门课程的建设目标、对象和性质,突出的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共性。

第一,共同的建设目标。周予同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文选》第三版,前言提出,这门课程建设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各种典型的历史作品,培养学生阅读并运用一般文言文史料的能力,也向学生介绍一点有关中国史料学和中国史学发展概况的常识”。纵观新中国成立以后出版的各种中国历史文选(以下简称文选)教材,关于这门课程教育目的的阐述,尽管文字表述详略不一,但是基本上与周予同先生提出的这一理念相一致,即培养学生阅读并运用文言文史料的能力。这一理念贯穿了该课程建设的各个环节,已经形成了共识。

第二,共同的学术平台。该课程明确的教学目标,规定了该课程明确的教学内容,即讲授中国历史文献及作品。中国历史上留存的古典文献十分丰富,铸成了传承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广阔平台。无论哪一所高校,都在同一平台上建设这门课程,因而决定了该课程建设的基本规律:具有同一性和多样性。其同一性即具有同一历史文献源泉;其多样性在于这一平台十分广阔,为各个高校建设各具特色的文选课程提供了自由的空间。

第三,共同的学科任务。除了上述两个共同点以外,该课程还具有一个重要的共同属性,即历史学学科的属性,无可讳言应该承载历史学学科的建设任务,其教学内容应该归属历史学特性的范畴。中国历史上的学术文化中史学较早形成,历史学方面的文献积累尤其丰厚,种类和数量为世界惊叹。这一丰厚的学术资源不仅为建设文选课程提供了优越的历史条件,也为这门课程建设带来强大的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