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解字说文:中国历史文选研究

二、旧注是古代语言文献知识的渊源

字体:16+-

当然,真正读懂古籍,形成较高层次的阅读利用能力,还需要多方面的知识基础。其中,古代语言文献知识最为重要。获取这些知识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如阅读教材文选注释、教材知识通论和相关专论(专著、论文)等。不过,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恐怕还是阅读旧注。旧注是古代语言文献知识的渊源,举凡文字、音韵、训诂、版本、目录、校勘等方面的知识,都能从中猎取。

读书伊始,识字为先,但汉字问题相当复杂。造字或象形、或会意、或指事、或形声;字形有甲骨文、金文、六国古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之别;用字又有异体字、古今字、通假字等复杂现象。这些都给文献阅读带来重重障碍。阅读旧注,可以帮助学生积累相关知识。如《周礼》:“蝈氏,下士一人,徒二人。”郑玄注:“玄谓蝈,今御所食蛙也。字从虫,国声也。”贾公彦疏:“云‘字从虫,国声也’者,国与蝈为声,所谓左形右声者也。”[1]这里的字形分析告诉我们“蝈”是个形声字,“左形右声”。经常阅读这样的注释,自然可以丰富我们的文字学知识。

音韵问题也是古籍利用的拦路虎。汉字时间跨度大,字形复杂,字音有古今变化,还有方言差别,而古代注音方式多种多样,有譬况、拟音、直音、反切种种不同。这些问题,伴随着旧注的阅读,并适当参阅音韵学专著与工具书,能够逐渐解决。如《春秋·庄公二八年》:“春秋伐者为客,伐者为主。”何休注:“伐人者为客,读伐长言之,齐人语也;见伐者为主,读伐短言之,齐人语也。”[2]何休似乎也是在注音,但“长言”、“短言”是什么意思呢?《礼记·乐记》:“故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郑玄注:“长言之,引其声也。”这就告诉我们,“长言”意思是拖长声音。“伐”是个多音字,其区别在于音长:“长言”,声音舒长;“短言”,声音短促,所以何休的《公羊传》其实是在辨析多音字。利用旧注,辗转相求,许多疑难自当涣然冰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