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古籍利用除了需要足够的语言文献知识以外,还需要广博的百科知识基础。阅读旧注,不仅能够积累语言文献知识,也有助于积累百科文化知识。因为旧注往往不限于语言文献解释,而广泛涉及自然与社会各方面,是古代当之无愧的百科知识宝库。
首先,旧注是历史知识的宝库。特别是史注,不仅对史籍进行解释,而且还进行补充、矫正,史料价值极高。《春秋》三传、《史记》三家注、《汉书》颜师古注、《后汉书》李贤注、《三国志》裴松之注、《资治通鉴》胡三省注、《世说新语》刘孝标注等,尽皆如此。如《春秋》,区区16650字,却记载了242年的历史,平均每年68字,类同大事年表,其余真正史实语焉不详。《左传》以196845字作注、《公羊传》以44075字作注、《穀梁传》以41512字作注,大大丰富了这段历史的史料,事件的背景、原委、细节等,借此以明。离开“三传”,我们很难知道《春秋》中的那些“标题新闻”究竟指什么。
其次,旧注也是古代文化常识的宝库。《周礼·夏官司马·射人》:“若王大射,则以狸步张三侯。”郑玄注:“郑司农云:‘貍步,谓一举足为一步,于今为半步。’玄谓貍,善搏者也,行则止而拟度焉,其发必获,是以量侯道法之也。侯道者,各以弓为度。九节者九十弓,七节者七十弓,五节者五十弓。弓之下制长六尺。《大射礼》曰‘大侯九十,参七十,干五十’,是也。三侯者,司裘所共虎侯、熊侯、豹侯也。列国之君大射亦张三侯,数与天子同。大侯,熊侯也。”[1]这里,郑注详尽介绍了国王大射仪式的具体细节。
此外,旧注也是古代科技知识的宝库。举凡历法、天文、地理、动物、植物、医药、农业、建筑、制造等方面,都有丰富可靠的资料。如《诗经·周南·关雎》“参差荇菜”,陆玑疏:“荇,一名接余。白茎,叶紫赤色,正圆,径寸余,浮在水上。根在水底,与水深浅等。大如钗股,上青下白。鬻其白茎,以苦酒浸之,脆美,可案酒。”[2]陆玑对荇菜的解释,与现当代植物志、植物词典的解释相比较,除不用纲目术语以外,几乎没有什么差别。它不是文学解释,也不是语言解释,而是对所指之物的百科性解释。郦道元《水经注》也是一例。《水经》一书,记录载137条河流,但文字相当简略。郦道元为之注,不仅详细解释这些河流,而且补增1252条支流的地理水文资料。如果加上湖、淀、陂、泽、泉、渠、池、故渎等,实记水体2596种。[3]如《水经·蕲水》:“蕲水出江夏蕲春县北山。”郦注:“山,即蕲柳也。水首受希水,枝津西南流,历蕲山,出蛮中,故以此蛮为五水蛮。五水:谓巴水、希水、赤亭水、西归水,蕲水其一焉。蛮左凭居,阻藉山川,世为抄暴,宋世沈庆之于西阳上下诛伐蛮夷,即五水蛮也。”[4]读《水经注》,即可从中获取系统翔实的古代水利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