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跨界交响:美学在艺术中历险

承重与失重——读六桂地艺术小组的“漂移的城市”系列

字体:16+-

隆冬季节到三亚,参加在那里举办的首届三亚艺术季开幕式和研讨会。三亚之行,除了收获33℃的温暖气候之外,还发现海南也有当代艺术。在与六桂地艺术小组和海南当代艺术研究会的成员聊天中,发现他们对当代艺术的理解一点也不亚于在北京和上海见面的艺术家。他们的集体研究和团队合作,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个群体的核心成员,就是身兼艺术家和政府官员的王小飞。

多年前,我在北京一家偏僻的工作室里偶然看见过王小飞的一幅作品,给我的印象是干净完整,能够从杂乱的视觉经验中脱颖而出,当时心中闪过一个念头:海南也有这么当代的艺术家?!在首届三亚艺术季展览中再次看到王小飞的两幅作品,这次是以六桂地艺术小组的名义展出,经过组织者介绍才知道这个小组由王小飞领衔。坦诚地说,六桂地艺术小组的这两幅作品,是首届三亚艺术季给我印象最深的绘画作品。

随后见到王小飞和他的团队,我才将人与作品联系起来。闲谈中得知王小飞长期在海南规划部门工作,对海南的土地和风俗了如指掌,被朋友们称为出色的导游。王小飞透露,正因为工作的原因,整天跟盖楼和拆迁打交道,他才找到了漂移的城市这个题材。表面上看起来,艺术家选择题材是偶然的,但是独特的作品多半与艺术家独特的生活经验有关。尽管我们每天生活在城市丛林之中,但是我们对城市丛林的兴起与消失的感受,一定不如长期在规划部门工作的官员那么具体和深刻。当代艺术的介入性,不是表现为高高在上的艺术家下乡收集素材,而是表现为艺术家的身陷其中和身体力行,艺术家必须是生活事件的参与者或者当事人,而不是旁观者或者评论员。王小飞的身份让他不可逃脱地陷入日常事务之中,与从北京蜂拥至三亚过冬的艺术家不同,他不是那片土地的旅游者或者外来户,而是内在者或者原住民。今天的艺术理论强调艺术介入社会的时候,并不是简单地强调艺术对社会的批判,而是强调艺术表达的是内在者的经验而不是外来户的议论。王小飞在作品中表达的感受,正是他长期作为规划局官员的内在感受。他的作品之所以与众不同,源于他与众不同的内在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