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艺术界,陈流以独特语言、奇幻想象、黑色幽默、怪异造型而引人瞩目。有批评家曾经将陈流归入前些年盛极一时的卡通一代。从表面的风格上来看,这种归类不无道理。但是,如今卡通热潮已黯然消退,陈流却仍然昂然卓立,这个事实证明二者在根本上所有不同。除了陈流有别具一格的语言和独步天下的技法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绘画在表面的光鲜亮丽背后,隐藏着丰厚的文化矿藏。
看陈流的绘画,总会让人想起中国历史上的一些奇书,比如《庄子》《山海经》《西游记》《聊斋志异》,以及众多的志怪小说。在这些奇书中,有不少奇谲人物却具有至高的德行,成为审美欣赏的对象。庄子有一种说法,“举莛与楹,厉与西施,恢诡谲怪,道通为一”。从道的角度来看,美丑之间没有差别。丑的审美价值,在中国文化中很早就得到重视。不仅如此,丑的审美价值甚至比美还要高。庄子有一种概括性的说法:德有所长,形有所忘。这里的德指的是精神修养,形指的是外表修饰。正因为如此,外表的美在中国传统绘画中长期不受重视。绘画如此,书法、音乐、舞蹈等艺术门类莫不如此。对于这种审美对象,历史上有人称之为丑,有人称之为怪。鉴于在现代汉语中,丑怪一词承载了太多的负面价值,我姑且用奇谲一词来称呼它。奇谲在这里指一种具有正面价值的风格。中国传统文学艺术中,充满了奇谲形象。除了各种志怪小说之外,绘画和雕塑中不乏经典的奇谲造型,尤其是佛教传入后出现的各种罗汉形象,将奇谲造型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奇谲形象,在哲学上意味着高超的境界,在美学上意味着老辣的趣味,在宗教上意味着深厚的修为,在民俗中还能起辟邪祈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