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跨界交响:美学在艺术中历险

纵情的苹果树——读徐志广的油画作品有感

字体:16+-

大约两年前听朋友说起志广画的苹果树,随即从网上搜索到几张图片,粗放的笔触和大胆的色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年春天有机会去志广的工作室,看到了几幅完成的和未完成的画作,更加巩固了我的印象。从志广的画室回来,我一直在想,用个什么词来概括他画的那些苹果树给我的感觉呢?一晃几个月过去了,北京由料峭的初春进入了炎热的盛夏,进入了各种植物恣意生长的季节,也进入了人的生命力最旺盛的季节,我仿佛感受到了志广的作品传达给我的那种情绪。尽管从物理时间上讲,志广画的苹果树所处的季节有所不同,但从总的情感基调上看,志广画的苹果树给人一种夏天般的热情和奔放,一种生命力的纵情释放和挥洒。

我喜欢志广的画所传达的这种情绪。

志广出生于山东,在山东艺术学院和中央美院学习油画,现在在北京做职业画家。尽管志广喜欢去各地写生,但是养育他的还是北方这块土地。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北方这块土地上最有名的树木,要数白杨树了。茅盾的《白杨礼赞》收进了高中的语文课本,白杨树不仅构成华北平原的独特风景,而且代表了积极向上的人格理想。志广没有选择白杨树。也许是因为白杨树的绿色过于单调,也许是因为收紧的枝条过于单薄,也许是因为结成一排排地出现而缺乏个性。我不好在这里揣摩艺术家的意图。不过,尽管志广选择苹果树作为题材也许是出于偶然的原因,但他能够将苹果树画得那么得心应手,应该是有内在原因的。将某些内在原因分析出来,也许有助于我们理解志广的作品。

我是南方人,很少见到苹果树。我对苹果树的最初印象,也是中学语文课堂上给我留下的。记得有一课讲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其中有一个场景跟苹果树有关。与茅盾的白杨树的整齐划一不同,丁玲的苹果树是四下散乱的。后来我来北方求学和工作,尤其是有一年每周都要去昌平的西北郊区,常常从苹果园里穿过,仔细观察过苹果树一年四季的形态,总也找不到《太阳照在桑干河上》那里的苹果树的感觉。看了志广的画才知道,苹果树有两种,一种是修剪得很好的苹果树,一种是野生的或者疏于修剪的苹果树。我所见到的那些苹果树,都是修剪得很好的,它们在形态上趋向同一。尽管丁玲笔下的苹果树也是果园里的,应该也有修剪,但由于那个果园种植的不止苹果一种果树,还有梨和海棠,感觉有些散乱,不像我在昌平看见的那些果园,要么全是苹果树,要么全是梨树,要么全是桃树,显得整齐划一。志广喜欢画野生的苹果树。只有野生的苹果树,才能给人那种恣肆散乱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