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跨界交响:美学在艺术中历险

可塑的身体——评韩啸的行为艺术

字体:16+-

5月12日,韩啸在济南韩氏整形美容医院实施了他的行为艺术“手术”。整个活动由著名策展人王春辰策划,著名批评家易英、王春辰、段君撰写了批评文章,吴鸿、王春辰、刘礼宾、杭春晓、段君、朱小钧、胡斌、郝青松、夏彦国、李国华、王栋栋、崔灿灿12位活跃的批评家和策展人参与了研讨。由于有网络直播、微博互动以及各大专业媒体和大众媒体的报道,“手术”成了引人瞩目的艺术事件。据说,参与讨论的评论家们,在“手术”是否是艺术的问题上,意见不一,争执不下。既然专家都无法形成共识,“手术”在社会上的反响可想而知,一定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当代艺术更多地是引起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手术”是一个成功的艺术事件。

让我们先撇下“手术”是不是艺术的问题,来检讨一下我们所使用的艺术概念。对艺术界有所关注的人都知道,自20世纪以来,艺术概念得到了极大的拓展,或者说遭遇了极大的挑战。在当代艺术实践的推动下,艺术概念变得外延越来越大,内涵越来越小,以至于没有谁不是艺术家,没有什么不是艺术品。当然,如果艺术概念真到了这步田地,我们也可以说没有谁是艺术家,没有什么是艺术品。尽管这些说法在理论上都有可能,但是实际上我们还是能够将艺术家与一般人、艺术品与一般物区别开来。

20世纪以来对艺术概念的挑战,一个直接的结果是,艺术不再神圣。用迪基(G.Dickie)的话来说,我们不再在评价意义上来理解艺术,而只是在分类意义上来理解艺术。从评价意义上来理解艺术时,艺术品往往会被认为是好东西,艺术家往往会被认为是好人。从分类意义上来理解艺术时,艺术品只是一种类别的东西,艺术家只是一种类别的人,他们都有好有坏。从分类意义上来理解艺术,是20世纪艺术哲学在修正艺术概念上做出的一个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