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莱斯勒:奥地利小提琴家、作曲家,七岁入维也纳音乐学院,三年后获金质奖,十二岁获罗马大奖(小提琴);他演技精湛,才华横溢,成为一代小提琴宗师;他不时谱写一些脍炙人口的小提琴乐曲,如《维也纳随想曲》、《爱之欢乐》等,起初宣称是据前人作品改编,之后承认是他自己的作品。
在音乐史上,一些音乐家,甚至包括声名显赫的大作家,在自己的作品里都不时地利用过世和在世的享有盛名的作曲家的乐段、旋律,甚至主题,加以发展、变化,进行个性化的处理,将其变成自己的乐曲。这已是一个人所共知,也被评论家认可的事实了。这种现象从巴赫、亨德尔、海顿、莫扎特、贝多芬、韦伯、勃拉姆斯、孟德尔松、瓦格纳、李斯特、罗西尼等人的作曲里,都不难发现。然而有一个与“盗用”、“使用”他人音乐作品截然相反的事例,这也许是音乐史上绝无仅有的。出生在奥地利的弗里茨·克莱斯勒就是一例。他师从小提琴家马萨尔学小提琴,师从作曲家德利布学习作曲;后放弃音乐攻读医学,又转攻艺术,但使他享有世界声誉的是小提琴演奏。这位杰出的技艺娴熟的演奏家经常在音乐会上演奏大音乐家的作品之后,附加演奏一首自己的短小作品,一次他演奏了自己的一首得意之作《维也纳随想曲》。可他却因此遭到了评论家的激烈批评,说他不应当以这样低劣的东西来愚弄听众,这有鱼目混珠之嫌。他为之气馁,感到沮丧,决定在此后的音乐会节目单上再不列上自己的名字,而是把它们说是根据老一代大师作品改编的乐曲。
他就这样改编了诸如维瓦尔第、拉摩、维奥蒂、斯卡拉蒂、兰纳、约翰·斯特劳斯等人的作品,有些音乐家的名字还是他从英文音乐辞典中找出来的。作为音乐会加演的这些小品,像《爱的欢乐》、《爱的痛苦》、《引子和快板》、《美丽的罗丝玛琳》等,它们广受听众喜爱,成为出版商的抢手货,也成为许多小提琴家乐于演出的节目。